中国的高校历史最长的为百年左右,在过往的历史中,中国高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校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如此触手可及,又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为什么近段时间整个中国社会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问题?为什么高校不断地讨论大学精神问题?就是因为这些问题亟须解决。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已经告别了以往意义上的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这个情况下,高校在形势的驱使下,容易形成功利化的追求,这恰恰与大学精神不相符。在我们这个时代,提倡大学精神,是提倡大学要影响社会而不是简单地适应社会;是要培养整个社会的栋梁,而不是为了满足某种职业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探讨校训精神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校训和一般的校园文化或作品不同,它是师生员工对历史认识的最大公约数,同时要比最大公约数略高一点,具有一定的崇高感。没有哪个民族不讲信仰,个人的人生哲学、信条、谋略很难上升为信仰。任何时候都可以宣布于众人、可以向全世界公布的才叫信仰。校训背后是信仰,是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在高校层面的体现。所以我们可以为那些目前还没有形成校训的高校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校训不是简单地把学校办学想法归纳出来就可以,还要有崇高感,可以宣布于所有人,在高校之林有特色,让师生员工任何时候讲起来都能自豪、自信、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