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星期六

    视 点

    中印合作的大门将进一步打开

    易凡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8日   08 版)

        “在你们追求民族梦想的旅途中,中国愿意与你们站在一起。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这是六月上旬王毅外长访问印度期间传达的信息。此前,莫迪上任后中印总理间的互动已表明,两国均将发展双边关系视为外交优先方向。随着印度新一届政府的外交议程逐渐明朗,中印合作的大门将进一步打开。中印双方要“卷起袖子来”一起努力。

        邻里之间难免磕碰,中印两个有着两千年交往历史的邻国,自然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历史上,中印之间也曾有过不愉快的短暂记忆。但是,正如王毅外长在接受印度记者的书面采访时所说——友谊可以培育,答案可以创新,未来可以塑造。

        培育中印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无疑将为两国友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使中印双边关系的基础更为坚实。古时候,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西行求法,让天竺古国在中国家喻户晓。玄奘甚至曾到访过古吉拉特邦北部的马赫萨那县附近的一座寺庙,而古吉拉特邦正是莫迪总理的出生地。现如今,2014“中印友好交流年”已经启幕。“印度掠影”系列活动在中国举办,“汉语桥”比赛在印度进行。《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已基本编纂完成并将很快发行。中印双方在青年、媒体、友好城市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使两国人民靠得更近,了解更深。去年,中国出境游近亿人,但是选择印度作为目的地的不到千分之二。可以说,人文交流大有可为,培育友谊任重道远。

        中印合作是一座巨大的、待发掘的宝藏,这需要创新思维作为探索的钥匙。

        首先,中印都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治国理政第一要务。印度新政府提出大力推动农作物、畜牧业、渔业和太阳能为核心的经济革命。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在内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规划当中。对外资扩大开放、投资驱动经济的理念将要接驳现实。这都为两国务实合作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其次,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印度的“东向政策”和中国加快向西开放的政策可以交汇融合,有效对接。双方需要跨越喜马拉雅山握手,把中印这两个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充分发动起来。中印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同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区域合作项目。这不但能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会对亚洲的振兴和世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再次,中国和印度分别是制造业大国和服务业大国。两国经济各具特色,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莫迪总理提出要发挥印度在“技能、规模和速度”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中国在低成本制造业和“人口红利”(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领域丰富经验,印度可以与中国携手。此外,产业园区、相互投资、金融服务、高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都有望成为两国开展互利合作的新的增长点。

        六十年前,中印参与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展望未来,中印完全可以共同塑造一种推进双边关系与妥善处理分歧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相处之道,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处理国与国之间,尤其是邻国之间关系的典范。王毅外长将中印关系称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双边关系”。事实上中印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需求远大于竞争。中印应向世界发出两国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的明确信号。不论是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还是金砖、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制的发展和改革,都离不开中印两国的齐心合作和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和更多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

        我们期待,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两个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能结成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中印双方应该从现在开始,向着这一目标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