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放学后,武汉市武昌水果湖二小的男孩儿们都会去操场打篮球。“快投篮!好球!”场外,一位老师向孩子们喊话。
“她不是体育老师,是体校教练。”六年级学生单子骏告诉记者,“我们班上还有同学是体校的跳水运动员。”
普通小学,招收体校学员上学,并让学生接受体校教练的指导,这正是湖北省体育与教育主管部门实施青少年体教结合的措施之一。
作为培养了周继红、伏明霞等奥运冠军与世界冠军的摇篮,湖北省洪山体育中心少儿体校多年来存在体校学员文化课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为了改善体校、学员的文化教育“短腿”问题,体校主动出击,找到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水果湖二小为合作对象。
为了确保文化学习的质量,体校的孩子被分散在正常教学班学习,跟普通学生一样。
跳水世界冠军刘惠瑕就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她白天在这里上课,晚上在体校训练。”曾担任刘惠瑕三年班主任的吴九红说:“刘惠瑕比较聪明,脑子灵活,成绩一直没落下,与其他同学也处得很好。”
武汉硚口区体育馆路小学校长寇晓燕表示:“体校每年都会派教练来学校挑选好的苗子,参与编排自创的广播体操,并定期向本学校师生开放运动场馆,指导业余训练。”她认为,这些体育活动突破了7亩校园的狭小空间,这也与越来越重视孩子身体的家长不谋而合。据了解,该校接收了44名崇仁体育培训中心体校的学生。
距武汉300多公里的宜昌市,青少年的体教结合工作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方式。
两个多月来,宜都体校田径教练董卫国每个工作日的下午都会到这里指导田径队训练。今年3月,为了发挥普通学校场地和生源优势,宜都市将青少年田径训练基地建在西湖中学,把优秀教练派到该校指导训练,就此组建田径运动队。西湖中学校长易发红告诉记者:“以这支队伍为班底,我们拿到了宜昌足球比赛的冠军。”
宜都体育局局长郑钰告诉记者,体校将除射击以外的其他运动队都植入当地有体育基础的中小学,化整为零,既解决了这些体育项目的生存发展问题,又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巡视员黄美荣指出,把体校教练派到学校,强化的是学校体育,但培养的人才反过来又可以推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