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赛三天,八场比赛,无一场平局,共进28个球,场均3.5个进球——这真是一组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如果能将这个势头保持下去,一项新的纪录也许要在巴西世界杯上诞生。
在国际足联之前公布的数据上,有关参赛队的进球统计一直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场均进球数总的趋势呈下降势态;第二,小组赛阶段的进球数往往要低于淘汰赛阶段。
1958年的瑞典世界杯是一道分水岭。1954年瑞士世界杯,场均进球曾达到了顶峰,在那届比赛上,参赛队在全部26场比赛中,共打进了140个进球,平均每场5.38球。
而从1958年之后,参加世界杯的球队大多更注重攻防平衡,因此任何一支球队想要取得进球都不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杯赛场上,除了一些强队能从个别弱旅身上取得大比分外,进球数减少成为每届世界杯的共同特点。上届南非世界杯的小组赛阶段,48场比赛只取得了101个进球,场均2.1个。
小组赛平均进球数少,这主要是因为出赛的大多数队伍都会呈现出“慢热”状态,尤其对强队而言,如何将最好的状态调整到最后,才是主教练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本届巴西世界杯开赛仅三天,已出赛的大多数队伍都一改“慢热”习惯,一上场即展开狂风暴雨般的进攻,而少数秉承“慢热”传统的强队则吃到了苦头,西班牙队就是典型的例子。西班牙队与荷兰队之战,当荷兰队以5比1大胜之后,一些球迷对荷兰队“入戏过早”表示担心。这些球迷认为,历届夺冠的球队多是“慢热”型,如1978年的阿根廷队在小组赛磕磕绊绊;1982年的意大利队小组赛三战皆平;上届冠军西班牙队,小组赛第一场就输给了瑞士队。
但当第二幕强强对话——意大利队与英格兰队于北京时间15日清晨对垒后,或许会让那些主张“慢热”的球迷改变看法。两队从比赛一开始就迅速进入状态,为大家奉献上一场激情四射的比赛,这两支大赛经验积淀深厚的球队,同样选择了“快热”。
从世界杯的赛制上不难发现,参加世界杯的32队分8组、每组前两名进入淘汰赛,这也就决定了各“慢热”球队,一旦想在小组赛中四平八稳,就有可能在小组赛两轮过后便准备收拾回家的行李。事实上回顾上届比赛,更多一开始就“慢热”的强队都落得悲惨结局——还记得迟迟踢不出状态的意大利队和更衣室乱作一团的法国队吗?
等待四年,吃一堑、长一智的队伍自然要改“慢热”为“快热”,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报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