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引人注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海上大通道,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深邃,更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抉择。
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苦难
公元前200年秦汉之际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延伸中不断拓展为交通贸易的黄金路线。这条海道自中国东南沿海,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远及东非、欧洲,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舶交海中,不知其数,”蔚成中国与外国商业贸易的大动脉。隋唐时期运送的大宗货物多是丝绸,人们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水道称作“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瓷器渐成主要出口货物,这条路被叫作“陶瓷之路”;明代涌向欧洲的茶叶成为最大数量的出口商品,它又被唤作“茶叶之路”。郑和率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开创了和平外交和经贸的航海模式。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年,跨越亚欧非,成为无与伦比的洲际贸易通道,留下中国走向世界、经略海洋的光荣与梦想。
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沟通全球文明的重要走廊。联合国曾组织专家团综合考察,认为它不仅是沿线各国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各国文明的“文化交流之路”,还是中外国家友好往来的“和平对话之路”。
由于明末清初政府控制对外贸易和防范海外势力入侵,转向闭关锁国,采取禁海政策,“不许片帆入口”,繁荣昌盛的海上贸易急剧衰落,光芒闪耀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渐式微,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走到了尽头。友好交往的和平航线发生根本性变化,竟成腥风血雨的炮舰之路,一支又一支西方列强舰队沿着这条海上航线东来,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遭践踏,领土被分割,无情地打破了中央王国、天朝上国的千年旧梦,中华文明发展跌到了历史的谷底。
海上丝绸之路的沧桑剧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苦难,留下了深沉的时空启迪。闭关自守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伍于西方,导致被动挨打,泱泱大国沦为半殖民地。而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对外开放交流,追逐世界发展潮流,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建设经济贸易强国的重要战略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开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动因应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形势变化,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有助于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有助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陆上海上两大区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贸易促进内外融合,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源支撑,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把改革攻坚与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放倒逼深层改革和结构调整,以开放促转型、促发展,从外延和内涵上为全面深化改革拓展战略路径。
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谋划。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经贸安排,推动博弈规则变局。而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跃居世界第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势利导,在全球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有利于加强中国同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驱动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引擎,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带来巨大的地缘利益,大大拓展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影响,建立以我为主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网络,促进以我为龙头的区域分工合作格局;有利于促进中国成为经济强国、贸易强国,既可以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又能够在互通交流中减少矛盾和冲突,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合作与发展。
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布局。全球化加速向纵深发展,各主要国家纷纷争夺未来发展主动权和国际关系主导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在新起点上谋划中国走向未来的全球战略,由过去国际战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塑造者,提出和主导议题,成为中国在国际发展格局重新洗牌中抢占制高点,推进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拓展面向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深化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激发各国活力,推动全球发展的重大方略;成为中国深入推进和平发展战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拓展国际战略空间,从区域大国走向全球负责任大国的重大担当。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实现中国梦铺就海上大通道
穿越历史长河,顺应时代潮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新理念和新共识,铺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海上大通道。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而今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有了长足进展。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携手开创了“黄金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举办十年,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延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抗击重大灾害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自贸区升级为标志,“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推力和载体,将从规模和内涵上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创造下一个“钻石十年”,续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构建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联结东盟及沿线各经济体,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亚太各方的区域合作框架,进一步推动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立体合作,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谱写中国梦和世界梦相得益彰、交织共鸣的华彩乐章。
拉紧相互利益纽带,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平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金融合作和机制平台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深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基础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海上互联互通,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使实现民族富强的伟大梦想变得更加真实。
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中国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海洋国土绝对面积居世界第四。海域辽阔,海疆富饶,越来越成为支撑中国发展的战略依托。向海上开放的成功,将有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当前,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事关重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互联互通”设想,统筹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和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和战略契合点,营造新的合作机遇,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良性互动,为妥善处理和管控争端,提供了充满东方智慧的思维和模式。
打破国强必霸怪圈,传递与邻为善正能量。历史上西方大国崛起,无一不是以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实现形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为基本路径和方式,既不损人利己,也不图谋霸权,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体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协和万邦、化干戈为玉帛的优良传统和美好愿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丝绸之路意味着中国梦有着浩瀚大海的万顷波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使中国梦扬帆远航!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段华明;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中国梦与改革开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