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杭州某小区,中国国宝文化研究中心。
应门的是一位长者,身材敦实,长发飘洒,脸色红润,黑外套,灯笼裤,双睛炯炯有神,一副仙风道骨。他叫宗文龙,71岁。
龙腾书海
1993年,一条消息震动浙江出版界:宗文龙辞职了!
作为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宗文龙在将出任局长的热传中突然提出辞职。各种猜测四处散播。
一纸文件下发后,宗文龙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他所去何处?
终于,有消息传来:宗文龙去了河南少林寺。
告别官场,遁入空门,是为当和尚?宗文龙确实去了少林寺,却并非出家。
宗文龙1942年出生于上海,受哥哥影响,从小喜爱武术和美术。为此,哥哥还为他在泰州老家正式拜了师父。宗文龙不到10岁就学会了基本拳路。
哥哥酷爱绘画,他的信手之作使宗文龙得到了艺术启蒙。初中班主任觉得孺子可教,遂推荐他入浙江美院附中就读。
这一荐,改变了宗文龙的人生轨迹。1964年,他考入了浙江美术学院。
宗文龙回忆:“根在绘画,又有了美术设计的理念,那段经历对我今后的出版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4年,宗文龙出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当时,天津人美、北京人美、辽宁人美、上海人美为全国美术出版四强,浙江人美则默默无闻。
如何后来者居上?浙江人美率先实行社长负责制。改革为宗文龙提供了机会,社长的岗位为他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
宗文龙如蛟龙入海,开始掀起滔滔巨浪。
第一场“战役”确定在年画市场。宗文龙在调研中发现,年画这种形式深受城乡读者喜爱,市场前景巨大。但出版界却对其重视不够,出的无非是福禄寿喜,内容单调。
为摸清市场,确定选题,宗文龙把编辑们“轰”到农民家做调研,站柜台了解顾客喜好……
“战役”在宗文龙的指挥下打响了。《伟人系列》《名画系列》《艺术风光》《古诗词系列》等等,浙版年画一炮而红,印刷量从1983年的700万张猛增至1984年的3800万张。
随后几年,年画为浙江人美带来滚滚财源。那时,各地新华书店征订新一年的年画,第一站必到浙江人美来看选题。
旗开得胜,一场“年画战役”使得浙江人美跻身全国“挂历四强”之列。
宗文龙没有满足。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下一个“战役”:拿出100万元出版《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当时的100万元不亚于现在的1000万元,是笔“巨款”啊。
1985年,连环画市场已跌落谷底,一些出版社甚至撤销了连环画编辑室。在这样萧条的背景下逆流而上,投巨资出版连环画行吗?出版社意见不一。
宗文龙成竹在胸。他一面招兵买马,邀请专家拿出质量高、装帧好的作品,一面把100多个主要城市的新华书店经理请到杭州会商。
《世界文学名著》隆重登场,旋即引发抢购旋风,一时间洛阳纸贵。短短两年,书就重印8次,发行470万册。
“名人谈名著”座谈会上,艾青、严文井、华君武、袁鹰等名家交口称赞,认为《世界文学名著》为“连环画开拓了一个新的疆土”。
此后,浙江人美奇招迭出,《孙子兵法连环画》、大型文献画册《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一场场战役引发一次次轰动。
数年间,浙江人美捧回100多座奖杯。宗文龙,这条出版界的“龙”,声名日隆。同行评价,在出版界,会画画,懂营销,善出奇招的,首推宗文龙。
1988年,宗文龙出任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1993年,省委领导找他谈话,告知组织希望他出任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宗文龙却毅然决然地提出了辞职,原因何在?
少林寻宝
少林古刹迎来一位不速之客。宗文龙通过友人介绍,找到了当时的少林寺住持释永信。
“我是来研究少林武功的。”宗文龙说。那时,电影《少林寺》全国热播,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释永信对这又一位痴迷者并不在意。
释永信安排宗文龙住在寺内,但他婉言谢绝了,他自知,此行时间较长,长住寺院,恐怕叨扰主人,便在寺院旁租了一间农舍住下。
宗文龙开始了他的寻宝之旅。
每天早上,一个玉米,两个茶叶蛋,一碗方便面,中午不吃,晚上在农家小馆就餐,一瓶二两半的二锅头,两个炒菜。
研究从何入手?宗文龙寻遍了少林寺的角角落落,与僧人攀谈,观武僧习武,查阅寺庙内的古籍。但是,他的思路始终不明晰。
几个月后,事情有了转机。一日,宗文龙吃罢早饭,漫步至山门前,见一个小贩兜售旅游产品,摊上有几本书,就随意翻看起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小册子上——《少林武功医宗秘籍》。
宗文龙顿如电击,脑子轰然洞开。数月的寻觅,就是为了这一刻!
宗文龙买下册子,立即拜访了释永信。“请问住持,少林寺是不是有一些关于武功和医宗的秘籍?”他抑制着心中的激动问。
释永信略一沉思,遂招来一小沙弥,让他带宗文龙去藏经阁查找。
寻找斩获颇丰,一些记录着武功、医宗的刻本被翻出来,虽零散不齐,宗文龙却视若珍宝。
宗文龙向主管藏经阁的和尚借阅了这几本古籍,复印整理,摘录要点。完成之后,他便向释永信辞行,开始转向各地图书馆查找资料,辗转杭州文澜阁、北京图书馆等地。旧典籍里,寻找文化精华,故纸堆中,发掘民族瑰宝,宗文龙手中的史料日渐丰富。
少林武功最大的特点在于禅与武的结合,以参禅之心学武,武功又与医术相融。少林起于拳,成于医,武医相通。而易筋经讲究养身养心,对身体的调解作用十分明显,是历代高僧珍藏的秘传验方,养生延年,治病救人。
宗文龙决定出版一套涵盖武功、易筋经、医宗内容的丛书。由于古籍残缺不全,整理编排难度较大,他凭着自己的人脉,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
宗文龙的“左膀右臂”个个都是业界翘楚。协助宗文龙负责编写的应善昌是出版界有名的版面设计高手,先后任浙江摄影出版社美编和编审;负责校对审核的王翼奇是北大才子,精研古文、古汉语,尤工骈俪文字。
团队通力合作,对典籍史料进行分门别类,梳理总结,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典籍逐渐充盈完美。
“此书当以少林寺的名义出版。”宗文龙这样想。于是他再上嵩山,将出版计划交释永信审核。释永信大喜,邀请少林武学、医学界人士共同研讨,审核书稿内容,并得到充分肯定。
书稿编写紧张进行着,但以何种形式出版?宗文龙又开始谋划。
宗文龙的思路是,传统文化要与传统的形式、传统的材料相结合,因此要精装,外用木盒装置,内用丝绸包裹,用宣纸出版。
为给这匹“骏马”配上“好鞍”,宗文龙四处寻觅,最后确定,封面采用湖州织锦,书页玉版宣纸印刷,木盒选择新昌泡桐,盒内用樟木雕刻的蝙蝠,以起到防霉防蛀的作用,盒面书名采用石绿色的篆书雕刻。
1999年,书稿初成,宗文龙用黄布包裹木盒,赴少林寺面见释永信。
当黄布一层层展开,露出精制的木盒时,释永信敛声凝视,良久无语。见此状,宗文龙有些忐忑。
轻抚木盒,释永信忽然回首:“宗先生,能不能把它留下?”未等宗文龙回答,他又加重语气,“我想把它带到香港,宣扬推广我们的少林文化!”
1987年,行正方丈圆寂,释永信继承衣钵成为少林寺最年轻的住持,将这座“天下第一名刹”的文化推向世界,一直是他的一个愿望。
而今,这个精美的木盒承载着释永信的传承中华武术梦与宗文龙的传承中华文化出版梦,两个领域的两个精英从此共同携手,共同推动少林文化的传播。
再现辉煌
1999年,《少林武功医宗秘籍》出版,十本大书,锦缎包裹,木盒盛装,发散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随后,《少林武功医宗秘籍》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消失多年的宗文龙在经历辞职风波后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发布会开得成功,好评如潮。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题词:“整理国宝,功德无量。”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题词:“少林秘籍,国之瑰宝。拜领珍藏,感何如之。”
《少林武功医宗秘籍》很快成为馈赠外国政要的礼物,普京、萨马兰奇、基辛格等都将其收藏。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家吴阶平说:“这套书很好。把少林寺的武术和医学的精华,进行了历史性的整理,功德无量,对国家和民族是一个贡献。”
此时的宗文龙,亦儒亦佛,亦文亦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又一次搅动了中国书海。
1999年8月,已升座为少林寺第30代方丈的释永信又找到了宗文龙,希望出一套少林寺大型画册,将少林的塔林、碑刻、建筑介绍给世人。
谈起这套画册,宗文龙脸上露出些许骄傲。为了突出塔林,他采用了“一拉二拉三拉”的设计,巨大的照片,展现出少林寺宏大的场景。山门前的狮子则从远景、全景,拉到近景、特写,纹路清晰可见,效果震撼。
画册分上中下三册,每册分别由季羡林、杜仙洲、罗哲文三位大师作序。季羡林认为,少林寺中无论是建筑与壁画,还是塔林与碑刻,体现的都是中华文化最根本的“和为贵”精神。罗哲文则表示,画册大量实地勘察的第一手数据,展示了当代的文物现状,少林寺是研究古塔、古建筑以及建筑史、美术史、宗教文化史的活标本。
后来,少林寺大型画册成为登封申遗成功的重要“资产”。
除了少林寺的首席文化顾问,宗文龙还有一个身份——中国国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0年,中国国宝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挖掘国宝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
如今,宗文龙的案头摆满了一本本传统文化的出版项目,涉及商道、书法、宗教、非遗等10多个系列,这是他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就在记者采访他的次日,他又赶赴少林寺,为《少林方丈释永信》中文版发行一事和在英国举行的大型少林文化交流活动而奔忙。
《少林方丈释永信》是宗文龙与少林结缘的第三部书,英文版已于2013年在德国出版,反响强烈。中文版也即将问世。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及他当年辞职的原因,一向对此讳莫如深的宗文龙,如今却坦然相告:为的是更好传承中华文化,为的是将民族文化付梓——这就是宗文龙的传统文化出版梦。(本报通讯员 严蓓蓓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