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

    构建多样化教育生态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20年创新发展的“密码”

    苏雁 李锦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30日   01 版)

        20年前,这里分布着100多所中小学和办学点,很多办班点是复式班,不少村小的学生要自带板凳。20年后,这里超过八成的幼儿园是省市优质园,小学、初中均是市级教育现代化学校,高中段学校全部是省四星级学校——这,就是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的变迁。

     

        经过20年建设,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已崛起为一座现代城,园区教育引得一批又一批考察团到此“取经”。“依托中新合作园区的先行优势,园区教育创新体制机制,紧握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特色化这4张‘王牌’,变革教育评价导向,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生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这样解读。

     

    达标升级:让学校办一所好一所

     

        莲花学校的陈列室里,保留着10多年前村小的老物件:一盏白炽灯,一块破黑板,几张旧桌子,学生自带的板凳。现在,经过统一标准化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城里学校一个样,成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教育均衡的关键,是打造好每所学校,让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沈坚认为,园区学校办一所好一所,得益于中新合作区的开放环境和制度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说,借鉴新加坡模式形成的先进管理机制,成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园区的先行先试优势,在体制机制上勇闯新路。

     

        2007年,园区创造性地提出“达标升级”工程,实施了“达标升级”三部曲:2008年到2010年,将15所乡镇学校全部升级为“区直管”,所有学校统一办学标准、办学经费、考核评价;随后,启动“新三年”行动计划,狠抓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从今年开始实施“又三年”行动计划,亮化学校品牌。

     

    激发活力:让“好学校”丰富多样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的地理老师陈玲,去年参加了园区首届星级教师评估,被评为五星级教师,享受和副校长一样的待遇。“星级教师一年一评,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难题,而对普通教师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多角度综合评估,指出‘短板’,引领了教师专业发展。”陈玲说。

     

        沈坚认为,“必须变革评价导向,盘活教育资源,营造开放、共享的环境,使教育保持活力”。为此,园区教育局打出了组合拳——推行校长职级年薪制,改革评价指标,引导校长专业化发展;实施名校长名教师行动计划。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师占比达32.4%,其中特级教师25名,全国优秀(模范)教师9人,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118名。

     

        “在园区,机会对教师和学校都是均等的、公平的。”莲花学校校长叶鹏松说,学校申报的《县(区)域管理背景下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研究》2012年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去年9月,这所乡镇学校的课题中期汇报成果面向园区中小学科研骨干进行了现场培训和推广展示。

     

    塑造生态:让教育回归本质

     

        深耕“洋苏州”这片沃土,以教育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国际化为抓手,培育多样化的区域教育生态文化,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智慧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这可以看作苏州工业园区的教育方程式。

     

        苏州工业园区有众多国际高科技企业,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有6000多人。为此,园区积极打造国际化教育品牌,与美、澳等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实现校校有境外“姐妹学校”和国际交流项目。

     

        沈坚说:“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关键是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和个性。”2000年,园区就提出了教育特色化发展战略,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学校特色发展。胜浦实验小学2006年由两所乡镇学校合并而成,校长徐海鹰在全校推行“阳光教育”,通过“3+X”人才培养模式,让人人都会骑自行车、下象棋、打篮球。

     

        经由“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路径,园区涌现了一批以体育、艺术等为品牌的特色学校。2009年,园区又在江苏省率先提出“一校一项”的体教结合工作思路,目前已实现实验学校全覆盖,成为江苏首个体教结合创新实验区。(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李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