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捷)“新一轮开放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新一轮开放是全面、高层次、对等的开放,是经济、社会、行政、文化等主要领域的同步开放,是按国际较高标准的制度性、规范性开放。”日前,经济学家、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该院举行的《中国开放年度报告》发布会上指出。
樊纲说,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正在经历艰难的结构“再平衡”。中国新一轮开放既是对后金融海啸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趋势的应对之策,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发展和内部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但同时,开放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中国的开放以WTO原则为标准,随着WTO规则的逐步边缘化和被超越,中国需要确立新的开放标准和水平。同时,中国的开放标准和水平也不能简单地与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的标准对接,否则中国的开放将陷于被动。
樊纲认为,中国外部经济的“再平衡”取得了一定效果,国内的“再平衡”需处理过去十年中国两次经济过热(2005年至2007年,2009年至2010年)的后遗症:过剩产能和“影子银行”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房地产的结构性问题,完成“再平衡”仍需一定时间。
樊纲说,虽然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处于后发劣势,但要思考如何把后发劣势转化成优势。中国可以在一些国际领先的产业中,比如互联网产业,获得一定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增强参与制定规则的能力,增强话语权,也是一种重要的标准,中国正在具备参与制定规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