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与一群摄影发烧友结伴同行,循着一个久远的梦,我踏上了那片令我相牵相系的江南水乡。
一路上,成片的油菜花挥洒在青山绿水间,似一幅幅淡抹的写意扑面而来。梨花白,桃花红,柳叶青,如诗如画的江南啊,怎能不令人动情和陶醉?
夜宿黄山。第二天一早直奔宏村。
路上,导游小黄用他那好听的男中音为我们详细地描述着宏村。宏村,位于安徽黟县东北10公里处,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它背倚黄山余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到了,到了。一踏上青石板路,我便醉倒在这山水长卷中。
天公应景地下起了雨。那雨丝好细好细啊,软软的,长长的,媚媚的,恰似美丽的江南女子那温婉动人的睫毛,回眸一笑里,只需冲着你轻轻一忽闪,便已悄悄地掳走君心。
绵绵细雨中,远处的小桥,桥上的行人,以及平静的水面上梦一般的倒影,构成了诗意迷蒙的远景。河的对岸,那临水而建的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那白色的墙壁上斑驳出岁月的沧桑,在细雨的晕染下,益发浓重。门前成串的红灯笼,成了抢眼的跳色。这不就是一幅画家倾情描绘的江南水墨画吗,还犹豫什么?
我用16-40mm的镜头,运用F8曝光法则,全手动模式,以一树桃花为前景,中景处房屋中灰的部分点测光,平衡构图。恰逢此时,一条鱼儿跃出水面,逗乐了平静,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水面上,画里人家的倒影一下子灵动了起来。激动的我按下快门,将小桥流水人家悉数收入画面,凝固了那瞬间的心灵颤动。这幅虚实相间、动静相宜的《烟花三月下江南》便由此诞生。
换上70-200mm的镜头,我开始穿街走巷。走在青石板路上,走进那悠长悠长的小巷,心下期盼,能遇上撑着油纸伞、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一首古老的徽州民谣是这样吟唱的——
徽州徽州梦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徽州徽州梦徽州;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
几多辛酸,几许无奈。眼前的深宅大院,演绎过多少凄婉的爱情故事;高墙小窗之内,有过多少结着愁怨的姑娘。她们伴着孤灯,闭门幽居,独守空房,思念亲人,思念远方的情郎。豆蔻年华在日复一日揽镜自怜中消损,花样青春在年复一年暗自垂泪中飘零。
雨越下越大。触景伤怀,我的心也被这恼人的雨浸得湿漉漉的。唏嘘感叹之中,我用1250的高感光度,F5的光圈,1/1250的速度,采取过曝的方式,定格这幅《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边撑着伞一边拍片,全身差不多都湿透了。“姑娘,躲会儿雨吧。”一位老妈妈用那温厚的笑容把我迎进暖暖的屋子里。“此处可登顶拍照”,看到这个牌子时,觉得老天待我真的不薄,连躲雨都找对了地方。登上三楼房顶,整个宏村,尽收眼底。一帘烟雨,写尽了江南的风韵。烟雨江南,拥着滴水的温情。我给相机穿上雨衣,撑起三脚架,采取虚实对比的手法,采取多重曝光的方式,编织了多情的《一帘烟雨梦》。
行色匆匆,与烟雨江南美丽的相逢很快结束。回程的路上,我仍意犹未尽。雨雾中,窗外的江南愈加朦胧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