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9日 星期五

    “许昌人2号”“浮”出水面

    崔志坚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09日   01 版)
    2号头骨部分断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2007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出一颗古人类头骨化石,震惊世界,被命名为“许昌人”。此后,发掘因积水多停止,近期,地下水位下降,发掘重新开始——

     

        本报郑州5月8日电(记者崔志坚)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近日又有重大发现:新出土了27块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据专家介绍,化石断块有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脊、面骨和颅底骨等,其中,面骨和颅底骨属首次发现。这批新发现的化石断块,分布在9号探方西部约3平方米的范围内,和原发现的“许昌人”头骨化石相距较近,属同一地层,地层年代经测定距今10万年左右。

     

        2007年年底,在考古发掘将要结束的最后时刻,出土了16块古人类头骨断块、大量的人工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头骨化石处在现代人起源敏感时段的距今10万年左右,从而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该头骨被命名为“许昌人”,是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在这之后,9号探方内由于积水较多,不利于继续发掘,考古发掘工作只能转向较高的位置进行,但新的人骨化石却一直未再出现。近期,灵井地区旱灾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发掘者利用这一难得机会,在对9号探方的进一步发掘中,有了上述重要的考古收获。

     

        考古人员根据化石断块在人体解剖部位上重复出现的情况,推定化石来自另外一个个体。4月2日,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和高级工程师赵忠义现场观察,确认这是一颗新的古人类头骨。这颗头骨被命名为“许昌人2号头骨”,以区别于2007年发现的“许昌人1号头骨”。

     

        专家认为,2号头骨也和1号头骨一样重要,它不仅为遗址增加了新的人科成员,而且在研究中二者可以互相印证和参照,最大限度地修正以往已取得的认识。比如1号头骨的脑量非常大,现在通过2号头骨脑量的测量对比,便可清楚知道,此现象是个例还是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更为珍贵的是,在头骨内壁发现有成组的石片划痕,可能是古人食脑或其他行为最直接的证据。

     

        今年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的第10个考古发掘年份,目前已发掘面积近450平方米,完成发掘的面积仅为120平方米,而整个遗址面积可在30000平方米以上。“许昌人2号头骨”是9号探方出土的第二颗古人类头骨,在同一探方出土两颗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世所罕见。目前,考古队正在发掘9号探方以西且与之相邻的13和14号探方,因为这两个探方仍在被推断的埋藏人类化石的范围内,考古人员期待着新的古人类化石再次出现。

     

        灵井许昌人遗址已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