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报4月24日头版头条《从“吃亏”到“吃香”——湖南宜章好人现象追踪》,揭示了英模产生的环境因素。是的,人离不开环境,就像大树离不开土壤。环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相同的环境,却有迥异的人生。
主导人的活法和境界是什么?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感慨,“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让他“有加无已地赞叹和敬畏”。这种“赞叹和敬畏”,就是人生的主导。今天,在产生“优秀校长”李黎明、“大山卫士”刘真茂等英模的湖南省宜章县,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好人中的好人”向我们走来。他就是本文主人公、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袁贤光。他的理念朴素至极——“老百姓是天,要为老百姓服好务;苍天在上,要心存敬畏。”
正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朝纵深发展之际,本报向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推荐袁贤光的故事。他是奉献者的知音,观望者的向导,懈怠者的警钟。
很大的哭声。记者回头望,一个老者哭得伤心。
“他是李黎明的亲戚吗?”
“不是,他是袁贤光。”
这一幕发生在2010年9月10日教师节,湖南省宜章县迎春镇中心小学,李黎明事迹追思会上。
就这样,在采访去世的优秀校长李黎明时,记者认识了袁贤光。
袁贤光,今年81岁,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3年入党,先后担任县农业局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宜章县委副书记,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商业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1993年12月退休。
在当地,他有很多称号:“永不下岗的活雷锋”“义工一号”“编外信访局长”“编外监察局长”……“袁贤光”三个字,在宜章家喻户晓,人人景仰。
记者开始追踪袁贤光的脚步,历经3年零6个月。
退休21年了,袁贤光每天早晨7时50分准时出门,提一只颇有分量的蓝色帆布资料袋,脚步匆匆。
土改剿匪时受过伤,腿有点瘸,肩膀一晃一晃,但步履稳健,踏地有声。老树根一般的大手,沟壑一样深的皱纹,黝黑皮肤,灼灼眼神。
他设置的手机铃声是《小背篓》,音量很大。
在街上,在桥下,在村巷里,他一边走一边笑着与人打招呼。那么多熟人,那么多关切,应接不暇,满脸的纹路绽放开来,温暖灿烂如春天……
今天,记者将这位老共产党人的故事和他矢志不渝的理念传递出来——“老百姓是天,要为老百姓服好务;苍天在上,要心存敬畏。”
眼 泪:“共产党员也是老百姓;党员应该是老百姓中的好人;党的干部应该是好人中的好人。”
袁贤光常哭,有时哭得难以自抑,号啕失声。
第一次采访,才入座,他手机骤响。接听完,他眼眶红了,起身就要走:“对不起啊,里田乡有个村民有急事找我,下次再聊吧。”抹着泪水,他匆匆出门。
打电话求助的村民叫李诗丛,他读高中的儿子李志勇一年前查出患白血病,没钱治疗,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当天,袁贤光就赶到离县城45公里的里田乡上里村看望李志勇,接着联合县里几位劳模发起募捐,带领义工扛着募捐箱到处跑,终于把李志勇送进县医院。
从这次电话得知,李诗丛也查出胃癌晚期。一家两个癌症病人都住院,一个在3楼,一个在7楼。袁贤光白天为父子俩募捐,晚上到医院照料他们,3楼、7楼上下跑。袁贤光的老伴胡金莲见他喉咙哑了,小腿肿胀溃疡了,着急地说:“老袁,你不能倒啊!”也跑到医院帮着照看。
李志勇的骨髓配型找到了,但移植手术费还差十几万元。袁贤光找出自己的房产证拿到银行去贷款。
银行说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不能作抵押。
袁贤光急得直掉泪:“怎么办?怎么办?”
他带着两名义工赶到广州,请求医生先动手术,余款他会设法补交。医生说没有先例。他“扑通”跪倒在医生面前。
医生连忙扶起老人:“患者是您什么人?”袁贤光哭得说不出话。听了随行义工的叙述,医生感动了,向院领导请示后立刻排定了手术日期。手术十分顺利,出院那天,李诗丛父子俩与袁贤光相拥而泣。
3年多采访,记者粗略统计,袁贤光平均每天要接待5起求助者,回应43个电话,看望4个长期关心帮助的对象,人称“不吃百家饭,操尽百家心”。
张太树是煤矿下岗工人,双目失明,妻子和儿子都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又都没有户口。袁贤光奔波半年,为他们办理了户口、低保、医保,争取了大病救助、特困救助。碰上难事,张太树就拿根棍子,摸摸索索,来找袁贤光。谈完事,袁贤光用棍子牵着他送他回家,路上两个人亲亲热热,有说不完的知己话。
退伍军人张志强,在私营煤矿打工受伤截瘫,妻子出走,全靠70多岁的老母亲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法院判决的38万元工伤赔偿款没拿到手,他想寻短见。袁贤光一次次上门开导,到法院跟踪了7年,为他追索到20万元赔款,并帮他在县城办起一家副食店,使他重新站了起来。
白石渡镇“卖菜大嫂”吴春容,3个孩子都在袁贤光的帮助下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她的丈夫也在袁贤光劝导下戒掉赌博,走上了劳动致富的正道。
2013年8月25日,袁贤光80大寿,早上7点钟他就带着义工到星火广场为一名住院的残疾儿童募捐,在募捐箱旁站到晚上10点多,站了15个小时,募得1.5万元善款。回到家,老伴和儿女们正等着他吹蜡烛,切生日蛋糕。他说:“这个生日过得好,又为一个孩子解决了难题!”
近3年,他先后为12名危重病人和残疾人发起募捐。他左胸戴雷锋像章,右肩披义工绶带,站在募捐箱旁,每当有人投进善款,都要向捐款人恭恭敬敬鞠一躬,哪怕只投进1元、2元,哪怕捐款者是幼儿园的孩子。
3年里共募得善款120多万元,据义工同伴估算,袁贤光泪光闪闪向好心的人们鞠了1万多个躬!
比筹募善款更难的是为几十、上百、上千人的团体解困。
县供销系统2000多人因医保没有落实,卫生系统200多名退休职工因规范性补贴没有发足,麻田镇上洞村100多村民因水源被私营煤矿挖断,部分田土不能耕作,一次次找袁贤光申诉。他们的代表一来,袁贤光家不足60平方米的小屋就挤得满满的。袁贤光长期在投诉群众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奔走,终于,他们的诉求大都得到圆满解决。
推心置腹的沟通,心心相印的理解,温暖细致的关切,胜似亲人的信赖……所有这些,都伴随着老人一串串至真至诚、感天动地的赤子热泪。
“特别痛苦的是,目前有些病还没有办法治好……”每次说到他照料的几个绝症病人,袁贤光就哽咽不已。
玉溪镇长冲村的彭长清、彭长玉兄妹,患有一种叫“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怪病,曾经生龙活虎的靓丽生命,20岁以后开始暗淡枯萎,说话舌头不听使唤,吃饭手不听指挥,行走困难,以凳代步。这个家庭5个人患这种病,走了3个。
在兄妹俩绝望的时候,袁贤光带着义工来了。
曾经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彭长玉,歪歪扭扭写下一行字:“袁爷爷,我想活下去!”
袁贤光握住她瘦骨嶙峋的小手:“孩子,我们一定要快乐地活下去!”
搞卫生、放音乐,扶他俩到太阳下散步,代他俩办理农村低保、医保和困难救济,送他俩到县、市医院作进一步诊疗。每个星期,无论多忙,袁贤光都要赶到离县城十几里的这个小山村看望兄妹俩。这个阴郁沉重的家庭终于有了些许笑声。
一天,彭长清居然奇迹般发动了已沉寂好些年的小三轮车,开到街上,帮他的老父亲卖菜。小三轮在袁贤光家附近的马路上停下,按响喇叭。袁贤光跑出来,高兴地抱住彭长清大哭,然后爬上小三轮,跟着彭长清一起去卖菜。
此后,只要彭长清来,袁贤光和义工们就簇拥着小三轮一起去菜市场,又簇拥着送他回家……
每逢春节,袁贤光的一件大事就是给他惦记的困难群众打拜年电话。
2014年春节打了1021个电话。
2013年,1106个。
2012年,1069个。
这些,都是记者从电信局和移动公司调出来的确凿数字。好多人接到他的拜年电话就哽咽。
袁贤光用炽热的眼泪,滚烫的心,驱走一个个家庭的阴霾,燃起一束束希望的火把。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才发现,3年来跟踪采访见证袁贤光所做的好事,比起他这一辈子做的,只是沧海一粟。
在职在岗时,袁贤光带领单位干部职工学雷锋,单位多次被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
抗洪抢险,为解救被困群众,他的手臂被激流中冲来的木头撞断。
挖防空洞出现险情,他推开身边的同事,自己被硬土砸昏,一天一夜才醒来。
冲进烈火救人,他从三楼摔下,断了3根肋骨。
他拖着7级伤残的身子,长期照顾47名残疾人、76名孤寡老人,21名孤寡老人被他照看了40多年,直到为他们送终,并坚持每年为他们扫墓。
他先后帮助17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他和老伴工作几十年没有存款,工资余额全用到助学、帮贫、扶困上了。
袁贤光与记者谈起他悟出的一个道理:“党员与老百姓是什么关系呢?共产党员也是老百姓;党员应该是老百姓中的好人;党的干部应该是好人中的好人。”
张太树含着热泪对记者说:“我无法报答他老人家,只求认他做个干爹,他却说,‘老百姓才是共产党的天,才是共产党的亲爹娘。张师傅,我是共产党员,做这点事不值一提。’”
监 督:“你可以不怕我,但你不能不顾忌老百姓……”
“请你下水把秤捡起来!”
“关你什么事?你是什么人?”
2009年6月的一天,宜章县城玉溪河边的蒋家湾农贸市场,一城管队员喝令一卖菜农妇把簸箕挪进去一些。农妇正为顾客称菜,动作慢了一点,城管队员便将农妇手中的秤杆夺过来扔到了河里。这时,袁贤光出现了。
老人掏出监督员证,大声说:“我是行风监督员,我叫袁贤光!”
城管队员脸红了,跳下河把秤杆和秤砣摸了上来,并向农妇认错。
袁贤光经常提醒党员干部:“群众心里有杆秤,这杆秤是千万扔不得的啊!”
记者打开他那只蓝色资料袋,除了各种文件、群众投诉材料,还有一张张监督员证。退休后,他先后担任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县教育局、县信访局等53个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员。
他说:“党和人民给了我监督的权力,我就得用好!”
2010年10月,县城环城大道建设中,有关部门反映拆迁碰到了“钉子户”。一天,信访局领导打电话请袁贤光过去一趟,说这个“钉子户”在信访局接待室赖着不走,请他一起做工作。
一中年妇女躺在地上不肯起来,袁贤光蹲下细声说:“我叫袁贤光,有什么事跟我说好吗?”
妇女立刻站起:“您就是袁老?”接着哭诉起来。她叫肖回招,她家一幢二层楼小饭店在拆迁范围内,但小楼的评估价和安置地跟有关部门没能达成协议。附近工地施工将屋顶砸出个大洞,她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处理,但一直拖着。
袁贤光跟着肖回招来到现场,见楼顶板用4根杉木撑着,十分危险,暗暗吃了一惊。他很严肃地批评了有关部门认为肖回招是“钉子户”的说法:“要求并不过分,合情合理,怎么能说是‘钉子户’呢?”在他斡旋下,双方很快签订了拆迁协议。
作为信访局的监督员,袁贤光经常陪同县里主要领导接访,受托跟踪一些重要案件的落实情况。久而久之,一些群众就直接找袁贤光反映诉求。
在袁贤光的奔走监督下,杨梅山镇高枧村的“倒插门”女婿欧开仁解决了拖延40年之久的户口入迁问题;玉溪镇长冲村村民王章芬遭遇家暴和“第三者”侵权,8年煎熬,正义终于得到伸张;浆水乡洛阁村32户村民拿到了5年没有执行到位的33万元赔偿款……
“为群众解难,要走下去,到实地去,不能怕苦,不能怕麻烦。”袁贤光对信访局干部诚恳建议。
他是监督者,又是执行者,跟信访局干部一起奔波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线。在记者跟踪采访的3年多时间里,袁贤光接待上访群众3000多人次,协助信访局等有关部门处理了210多件积案难案。
农林水系统二级机构240多名退休干部职工,工资中的自筹部分越来越难以保障,多次反映无果,凑了钱准备上访。袁贤光找牵头人沟通,可是这个牵头人偏偏不在家,袁贤光就在他家坐等。牵头人的老伴悄悄说:“老头子怕你找他,跑到骑田岭将军寨修路去了。”
正值三伏天,袁贤光气喘吁吁地爬上1400多米的高山,苦口婆心劝了半天,牵头人就是不松口。
袁贤光说:“你我都是共产党员,考虑的都是老百姓的利益。你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跑到外面出事了怎么办?在县里可以解决的问题,没必要跑到外地去啊。相信我,我来替大家跑,我天天跑,保证跑出个结果来,还不行吗?”
牵头人终于点头了,做了碗面条送到袁贤光手里,“我算服了你了,这么热的天还爬上山来。你给我吃了,我就不出去了!”
袁贤光说:“不去了?那我就吃了!”
不久,这批退休干部职工的补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有一桩“民告官”官司打赢,在县城影响很大。
进城务工青年肖军华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但民警执法失当,致使肖军华骨折,住院3个多月。他想打官司,又怕打不赢,经人介绍,找到监督员“袁爷爷”。袁贤光核实情况后,帮肖军华到县人民法院立了案。这个案子由行政庭庭长亲自主审,从审理到执行,袁贤光全程监督。拿到7.2万元医疗费和赔偿款,肖军华哭了:“以后一定规规矩矩做人做事!”
袁贤光发现县城一种叫“老虎机”的赌博机,数一数有300多台,受骗的中学生特别多。他向辖区派出所反映,就是不见采取行动。有人说,这是有“背景”的人干的。袁老直接反映到县公安局长和县政法委书记那里,“老虎机”取缔了,不久又出现。他穷追不舍,直到“老虎机”从宜章街头彻底消失。
县公安局长何小毛对记者说:“有袁老这样的志愿者‘卧底’,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出重拳打击犯罪,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呢?”
一些学校滥发资料、乱补课、乱收费。袁贤光写成调查报告交到县主要领导手里,县教育局领导到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承诺:限期完成整顿,刹住不良风气;患者反映有家医院收费室有不当收费,袁贤光拿着收费单找院长核实,院长立刻责令改正;城内一家工厂晚上偷偷排污,他安排人蹲守取证,然后请有关领导到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去说清楚……
长期聘请袁贤光做监督员的不少部门和单位对记者说:“我们对这位老人家又爱又怕,但发自内心尊重和尊敬。做人做事,他都是我们的表率、我们的镜子。”
袁贤光对记者说:“做监督员以来,什么情形都碰到过,有人受不了批评跳起来拍桌子;有人表面应付,背后说些很刺耳的风凉话;有人干脆要我休息,少管闲事。他们对我什么态度我不在乎,但不能忍受他们对群众的冷漠……”
有一个重要单位聘请袁贤光等4位退休老干部做监督员,单位领导说:“提意见越尖锐越好。”但有一天,袁贤光他们面对面,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倒出来时,领导脸色变了。不久,几位老人被通知,说上面有规定,离退休老干部不再聘作监督员……他们知道,得罪人了。
袁贤光找到这位领导,严肃地说:“你可以不怕我,但你不能不顾忌老百姓。你聘请我,我监督,你不聘请我,我照样监督!”
轮到领导不安了。
他多次私下找袁贤光征询意见。调离宜章县的前天晚上,他们有过一次长谈。
袁贤光说:“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是一次赶考,给你打分的是这个地方的老百姓……”
“有人怕您监督,我们请您监督!”宜章县前任县委书记向曙光和现任县委书记欧阳锋都特聘袁贤光做县委和自己的监督员。
仅这3年,袁贤光就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14份调查报告和改革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得到采纳:县森林公安分局实现了改制,由林业局的二级机构转为县财政直接编列单位,更好地发挥了这支队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试行校长聘任制,竞争上岗,终于为改变教育的过度行政化管理破了题;社区管理有了网格化新模式,充分发挥居民直接参与的积极性,人人争做“小巷总理”……
“为个人的事,袁老从没找过我。可是为了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为转达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他从不怕我烦。每次送走他的背影,我都有一种感动。”现任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向曙光对记者说。
欧阳锋经常请袁贤光抽查自己的民情日记,请他列席县委常委的民主生活会,请他一起参加每月一次的与村民夜话活动,请他给领导干部上党课。
2012年7月11日晚,欧阳锋特邀袁贤光参加玉溪镇党委的民主生活会。镇党委书记很诚恳地请他抽看镇干部的民情日记。
翻完日记,袁贤光提问了:“有些民情日记好像是临时赶写的,是应付检查。乡镇干部都有村组联系点,不到群众中去,时间都用到哪里去了?”
会场气氛紧张起来。
袁贤光继续说:“我也是乡村干部出来的,我们大部分时间住在村里,睡牛栏屋,吃红薯饭,插田、割禾、挑牛栏粪,什么活都干。到县里开会,扎起裤脚走路,开完会又摸黑赶回村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满意。一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苍天在上,我们党员干部应当心存敬畏,不能辜负了老百姓的希望……”
县委书记欧阳锋带头鼓掌。
这篇讲话被整理成文章,在县报刊登出来,题目叫《要敬畏天地》。晚上,镇党委书记拿着报纸上门,紧紧握住袁贤光的手:“袁老,您批评得对。老百姓是天,我们要把老一辈的好作风传下去。”
欧阳锋对记者说:“我们宜章县有两大卫士值得尊敬。大山卫士刘真茂守护的是自然生态文明;袁贤光维护的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新时期我们这块土地上的政治生态文明。”
脚 杆:“一个人走,不累;大家一起走,更有味;我倒,也要倒在路上!”
袁贤光是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人。
这里是湘南边陲,与广东交界。父亲在武水河上当船工。袁贤光8岁那年,洪水打翻木船,夺走了父亲的命。12岁他就跟着堂叔进山挖煤,做成煤饼挑到县城卖。
1951年,他参加土改工作队,人又矮又瘦。工作队的南下干部吴秀英大姐特别关心这个小弟弟,给他洗衣理发,教他识字,告诉他怎么做群众工作。湘南有土匪,晚上,全体工作队员在祠堂里睡大通铺。天气冷,吴大姐总要匀出一角被子盖到棉絮单薄的袁贤光身上。
吴大姐白天带着队员清匪反霸,晚上教儿童团唱歌,给妇女识字班上课,从来不知道累。村里哪家揭不开锅,她提着米不声不响送去;有老人病了,她背着老人跑几十里山路到区医院治疗……
吴大姐成为袁贤光人生第一个标杆。
后来,一些单位请袁贤光上党课,他常常提到这位吴大姐,提到南下工作队离开时,吴大姐送他的两本书:《为人民服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这条命是老百姓给的。”袁贤光对记者说,“剿匪战斗中,我的大腿受了伤,血流不止,4个民兵轮流抬着我往县城跑,20多公里山路只用了3个多钟头,那是在跑呀!有一次,我去一个偏远的寮庄调查,被土匪跟踪了,山里犁田的村民把土匪引开,保护了我……”
他先后任职9个部门和单位,24次获评“优秀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来自百姓,扎根百姓,奉献百姓。他说,我的本色永远是泥土和草根。
湘南原有的小黄牛品种,体量小,力气弱,拉犁慢。他背着铺盖卷和兽医们跑遍村村寨寨,找到最好的本地小黄母牛与北方良种公牛杂交,培育出体大力强耐役使的黄牛新品种,并探索出人工授精好办法,受到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高度赞扬,拍摄成科普专题片在全国放映。
为保护好针阔混叶原始森林莽山,他扛起帐篷,与科研人员一道,对这座20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系列考察,完成了申请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量前期工作。
20世纪60年代,他来到黄岑岭水利建设工地,与“青年突击队”“铁姑娘连”一起挑山筑坝,肩膀压出一块块老厚茧,终于建起县内第一座中型水库。
改革开放大潮到来,商业系统好多干部忙着拉队伍,组公司,下海致富。他却苦熬苦拼,为几百名在破产改制中下岗的困难职工寻找就业门路,落实社保医保,解决住房困难。
他两次将分配给自己的住房让给下岗职工,至今仍住着老伴单位那间又黑又小的“房改房”。
办理好正式退休手续那天,家里坐了满满一屋子人,好多人眼泪汪汪看着他,舍不得他离岗。
他说:“请大家放心。我今天退休了,但是我还有力气,我闲不住的,有事来找我,我会继续为大家跑。”
退下来以后,找他的人更多了。他也因此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群众的寒热冷暖,疾苦痛痒。
他在日记里写道:“听着他们的倾诉,我焦虑不安。退休了,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不能退,责任不能退,使命不能退,直到生命最后一天。”
袁贤光的家成了老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他和老伴热情接待每一个人。
走进他家,不管是皮鞋、布鞋、锃亮的、带泥巴的,都不用换鞋。才坐下,老伴胡金莲就沏上茶送到客人手里。无论来客谈多久,他总是认真做记录,耐心做解答。需要他出面协调和督促的,他会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郑重地递上自己用白纸片写的“名片”。
他坚持把客人送到楼梯口,人出了楼道,到了院子里,他站在阳台上向楼下频频招手,叮嘱:不要急,不要慌,事情总可以解决的。
他的家像个档案室,政策文件、书刊剪报、上访案卷以及他给各级各部门领导写的情况反映、调查报告等,都分门别类,装订成册,规规整整,一丝不苟。
他的本子上,记着2300多个群众电话号码。
记者翻看他退休以后的一大堆民情日记,感慨不已。从家庭到社会,从城里到乡下,记录之详,了解之深,涉猎之广,仿佛一部丰富复杂的时代生活图,满溢深思关切,真是千家万户“守夜人”,一枝一叶都关情。
袁贤光每天都在奔走,没有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
他的脚杆,小腿以下乌黑乌黑,靠近脚踝的地方常有溃疡,他自己敷药缠上绷带,用宽大的裤管遮起来,谁也看不见。
受邀给学生们讲英模故事;节假日带孩子们参观革命遗址,给烈士扫墓,带孩子们做好事;寒暑假跟回乡大学生一起走访革命烈士后代,给残疾人和孤寡老人送温暖……他的足迹印满了宜章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
共产党员袁贤光所做的一切感召着人们。
天塘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谭兰霞就是袁贤光的追随者。她为范林锦、张慧等学生家庭遭遇的特殊困难向袁贤光求助,从此走进这位老人的强大气场,感受到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人生的宽阔与美好、价值与力量。
谭兰霞发起成立了“一个也不能少”爱心助学会,资助当地困难学生120多人。她坚持爱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美好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2013年袁贤光和谭兰霞这对“忘年交”双双被评为“湖南省义工学雷锋标兵”。他们悉心帮助过的初二学生范林锦被评为2012年“感动郴州十大人物”。
退休教师吴辉球家里住着3个孤寡老人,袁贤光常去看望照料。吴老师深受感动,不仅不再收房租,而且还跟袁贤光一道照料老人们。个体诊所医生李范尧业余从事法律工作,命运低谷期得到袁贤光有力支持,重拾信心,从此免费给群众看病,义务为弱势群众做诉讼代理人。县计生委干部梁师孔受袁贤光事迹感染,办起“阳光家园志愿者协会”,专门为失独家庭服务……
袁贤光发起组织的宜章义工队伍已发展到3万多人,成为县里各项群众性公益活动的主力军,袁贤光被编为“义工一号”,担任县志愿者协会总顾问。
袁贤光的事迹和精神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魅力。宜章涌现了李常水、陈远辉、刘贤玉、李建龙、李黎明、刘真茂等一大批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劳动模范、道德标兵和先进典型。“宜章好人现象”引人注目。
干部作风建设上,宜章县创造了三个“全国率先”:率先在县级开展“电视问政活动”;率先向社会公开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车号和岗位职责等信息;率先开展县级领导与村民每月一次的“农家夜话”活动。
宜章县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快进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名列郴州市前茅。这个湖南省的“南大门”近几年发生的巨变,引起了湘粤交界相邻县市的高度关注。2013年5月,广东《南方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再不大干一场,我们就真的落后了!》,高度评价宜章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开创精神。《环球时报》公布2012年度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的20个县市区,宜章名列其中。
袁贤光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老伴和子女,都积极支持他献身公益、温暖社会的善行义举。老伴唯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每次袁贤光出门,总是叮咛:慢点走,小心汽车。
2013年5月,夜里11点多,袁老看望一位瘫痪的南下老干部返回,走到府前街时突然晕倒,正好倒在他帮过的青年肖军华的烧烤摊旁。肖军华给他喂了几口水,他才慢慢醒过来。县领导知道后,强制袁贤光去医院作了一次全面体检,查出心脏早搏、腰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硬化、胃溃疡等18种病。
每天,他照样伴随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大街上,跟数不清的人们打着招呼。他的脚杆,带着浮肿,但还是那样有力。鼓鼓的帆布袋,间或响起音量很大的手机铃声《小背篓》,成为一道独特感人的风景。
袁贤光对记者说:“一个人走,不累;大家一起走,更有味;我倒,也要倒在路上!”(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薛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