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庄电一)“对中国藏黑水城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研究,是西夏学研究的新成果,为今后整理同类文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专家最近对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研究的评价。
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虽然只剩残垣断壁,但在西夏时期却是边防重镇。1908~1909年沙俄探险家科兹洛夫从黑水古城掘走了西夏文、汉文、蒙古文、古藏文等文字的大量文献。1914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也在黑水城盗掘到不少文献。1949年后,我国学者也对黑水城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得了近5000件汉文、西夏文、八思巴文、古藏文等多种民族文字的文献。这些文献分藏于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
黑水城文献、敦煌文献、殷墟甲骨文献、居延简牍被列为我国四大地下出土文献。几年前,黑水城出土文献被陆续收集、整理出版。在此基础上,我国西夏学专家学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对黑水城出土的4000余件汉文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将文献的形制特点、收藏单位、完残状况、主要内容、原藏编号逐一叙录,基本弄清了黑水城文献的种类与数量、国内外研究状况、历史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对契约、诉讼与审判、户籍与赋税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最后按各系列排列的索引,则便于检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