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海外民营电视台也能讲好中国故事

    ——来自BON蓝海电视台的经验启示

    朱越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6日   10 版)

        2013年8月,一条流传甚广的微博让一家海外民营电视台走入公众视野——“美国之前播放半岛电视台的MHz5频道,突然被来自中国一家民营的BON蓝海电视台取代,这家电视台在内地名不见经传,但在英美主流社会已很有名气”。

     

        微博中提到的BON蓝海电视台是我国首家面向国际主流社会、传播中国内容、以民间机制运营的英文电视媒体。近日,BON蓝海电视台再度发力,借助新研发的云技术平台发起了“中国故事走出去千万亿工程”。

     

    “我们比西方更了解中国”

     

        此前,中国大陆主要承担对外传播任务的电视台是CCTV-4中文国际频道、CCTV-9英语频道。2009年,CCTV又先后开播阿拉伯语频道、俄语频道、英语新闻频道、纪录频道,随后新华社CNC中英文台也相继开播。在中央媒体积极拓展外宣业务之际,常年旅居海外、深谙西方媒体市场运行规律的顾宜凡看到,在意识形态输出和文化软实力打造方面,民间媒体大有可为。

     

        2010年,蓝海电视台开播,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在欧美、东南亚等国家落地,仅4年时间,就将“中国声音”输出到北美、亚太、东欧、大洋洲等地区的几十个国家,覆盖区域人口数十亿。

     

        顾宜凡深知,在西方舆论的“自由市场”上,民众对扮演政府“喉舌”功能的媒体接受程度非常低。在这方面,民营的身份背景在为蓝海电视赢得海外受众的信任方面功不可没。此外,在“中国内容”的收集、加工与发布方面,蓝海电视也占据着优势,因为“对比只抽出小块儿业务报道中国的西方老牌新闻社,蓝海对中国的了解显然比任何外媒都要深刻”。

     

        顾宜凡告诉记者,BON所有节目都用英文制作播出,制作理念、形式与包装也采取西方电视台的方式,创作团队由有留学背景的海归人才或国外资深媒体人担纲——“这些确保了播出的节目能够符合西方受众的欣赏需求”。

     

        在节目题材的选取上,蓝海电视台不回避政治热点,但也不会“摇旗呐喊”。“根据调查,美国人关注持续度最高的仍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中国新产品的引进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美元汇率的变动对消费品价格有何影响等。因此,目前蓝海的节目内容集中于国外观众更感兴趣的中国经济、商务、旅游、饮食等方面。”顾宜凡说。

     

    集合世界力量打造“中国故事库”

     

        谈到对外传播,蓝海电视台国际市场拓展负责人Ashley Bowkett认为,当下有关中国有意思的新闻故事和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太少,西方媒体没有获得这些信息的有效渠道,这种局面也容易助长他们产生偏激的观念,造成对中国的报道出现偏颇甚至歪曲。“要扭转这种信息供给不平衡的状态,需要中国变得更加开放透明,主动提供给西方社会更多通俗易懂的内容。”

     

        顾宜凡将传播中国声音面临的困难归结为两个瓶颈——一是内容,二是形成可测量的规模。如果说此前蓝海电视在内容上的探索为“传播中国声音”打下了良好开端,那么近期投入运营的“蓝海云”平台,则是在打造内容规模上的进一步开拓。

     

        在“蓝海云”这个引入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的内容交易平台上,全球媒体专业人士都可以完成对中国故事的制作“接力”。任何个人、机构通过在线上传素材、远程编辑、沟通审阅、提交发布等流程,都可以足不出户,就制作出一期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节目。

     

        “蓝海云”的意义其实在技术背后。顾宜凡认为,中国文化要想大规模走出去,单靠一个媒体、一个频道是不行的,必须实现规模化。“一个外国记者到中国来很难,即便来了也有很多内容接触不到;而这个平台能够提供大量专业内容,甚至不需要二次三次深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

     

    在全社会树立“国家形象”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斌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难解决的是对“跨文化”的理解。“东方的思维、价值观和西方有严重差异乃至冲突,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对于文化‘走出去’,不能有过多不切实际的期待,不要把对外传播理解为让别人相信、同意你,或者你去说服别人。能够在交流过程中达到理解,就是‘走出去’的巨大成功。”

     

        顾宜凡希望,蓝海能反映、折射中国,而不是塑造中国。“比如目前一档经济节目,我们播放中国的物价情况。当看到北京很多东西都比纽约贵,美国人就能了解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就把中国介绍出去了——不是政府也不是西方的角度,只是提供客观事实。”

     

        顾宜凡看到,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重视民间力量、改变观念等政府呼吁的东西现在都已成为现实。不过,他强调,民众参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树立“国家形象”的意识仍待提高。“光靠外宣媒体的努力还不够,很可能个别人和个别企业某次不好的行为表现,就能让此前的诸多努力付之东流。”

     

        王斌强调,对外传播工作应该多层次进行,而不是用统一模式和标准化思维。“中国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沟通对话机制,消除思想、文化隔阂。在这方面,不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也不论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还是公民个人,不同机构、不同专业资质的人都可以寻找到合适的、有创意的方式去做。”(光明网记者 朱 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