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歌剧电影要做到雅俗共赏

    作者:许逯洋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1日 14版)
    歌剧电影《图兰朵》剧照

        4月16日,国家大剧院2009年制作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登上了大银幕,作为中国首部西洋歌剧电影开始公映,似乎昭示着电影这一当今最时髦的艺术传播手段,正在强势介入高雅艺术在中国的普及活动中。

        如果莫扎特、威尔第、瓦格纳能活到今天,或许也会承认歌剧的黄金岁月已悄然逝去,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艺术正在遭受电影、音乐剧、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这迫使参与这项传统艺术的从业者们不得不考虑,如何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为歌剧平添新的活力。于是,在不改变歌剧艺术形态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受众正通过全新的视听渠道分享歌剧。欧美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歌剧电影的拍摄。早在2006-2007演出季,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就拉开了高清歌剧转播的序幕,不仅是通过互联网,世界各地的歌剧观众可以在电影院里同步欣赏剧院的演出实况。这种模式很快被英国皇家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柏林爱乐等艺坛巨擘纷纷效仿,涉及艺术门类延伸至舞蹈、话剧等形式,在电影院观看舞台艺术成为潮流。

        试水歌剧转播不是要从中获得多少经济收益,而更多是为了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目光。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皮特·盖尔博曾介绍,其高清转播使观众平均年龄从65岁降至59岁。而在英国,通过影院放映的歌剧《纳布科》吸引了3.5万名观众,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更超越《007天幕危机》位居全英票房第二位。电影放映也并未影响舞台演出的票房收入,据英国《舞台》杂志报道,电影《悲惨世界》的广获好评反而带动了剧院同名剧目的票房销售,激发出年轻观众对于剧场演出的兴趣。

        现代传媒手段未必是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眼下有实力制作电影的歌剧机构仍是凤毛麟角,仅限于最知名的几家歌剧院。其共同特点是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很高知名度,代表了当今歌剧艺术演出的最高水平。对市场来说,有人能够花钱在互联网和电影中欣赏歌剧,不是为体验这一欣赏方式,而更多是出于对“内容质量”的信赖。所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始终奉行着明星当道的艺术策略,几乎每部歌剧都有世界顶级歌唱家登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则更多仰仗其丰厚的历史传统,新演出季中进行网络直播的悉数是德奥剧库中的经典作品。

        所以,对于初涉歌剧电影领域的国家大剧院,如何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内容是最应该思考的大计,这不仅需要水准健全的管弦乐团、合唱团,更不能缺少明星的光芒。他们去年以多明戈出演的《纳布科》作为剧院歌剧银幕化的试水之作,正是深谙这一要义。而《图兰朵》集结了世界著名歌剧指挥丹尼尔·欧伦,国内著名导演陈薪伊,歌唱家戴玉强、孙秀苇、么红、田浩江等组成的重量级主演团队。指挥家欧伦观后大力推荐:“大剧院版的演绎精彩绝伦,歌唱家们的表演堪称完美,郝维亚的续写是我看到最好的‘最后18分钟’。我从中看到了中国歌剧的美好未来。”

        作为高雅艺术,歌剧利用影视网络手段传播,就是为了在原有歌剧爱好者的基础上,吸引更多观众。所以,歌剧电影不仅要有过硬的艺术质量,更要做到雅俗共赏。这一次,《图兰朵》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很多普通观众被剧中艺术力量所感动。他们说:“我看到主人公的快乐、幸福、愤怒、痛苦,我听到他们每一段咏叹、低语甚至最动情处的每一次呼吸。黑暗中,我仿佛也进入到银幕里,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可见,内容为先、雅俗共赏,只有坚持这样的理念,歌剧艺术以及歌剧电影才能在艺术市场上走得更稳、更长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