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呼应人心的生命之歌

    ——评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

    刘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14日   14 版)
    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剧照

        赣南是哺育中国革命的大地母亲。我有诗句如此感叹:“能把苦难做成种种美食的女人/叫做母亲/能把注定做不成美食的苦难/悄悄吞咽的女人/叫做母亲。”其实,男人何尝不是如此?我在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里,就看到了这样的男人——他有个小名叫米桶,因为名字吉祥,因为会唱采茶,因为百家有难需要他,群众选他当上了村长。然而,在“前线断了给养,后方已无食粮。打仗误了春耕,夏荒人也发慌”的日子里,他以“勒紧裤带捆腰杆,把自己箍成两道弯”的坚忍精神,担当起苏区干部的责任,当把仅有的口粮送给军烈属后,他自己悄悄吞咽的,唯有沙土,唯有饥饿!

        这部歌舞剧的剧情围绕借粮度夏荒的故事展开。在严酷的现实中,米桶只好借强娶地主女儿马玉琴的假戏,来实现向地主借粮的目的,正所谓“假戏真唱为找米”。婚姻虽假,真情犹在。比如,米桶曾对马玉琴暗生爱慕之意,马玉琴喜欢听米桶唱采茶,米桶强娶马玉琴的行为其实也出于保护她的用心。所以,置身于假戏中的马玉琴,领受到的总是真心实意。其中,有“你是我的挡风墙,凄风苦雨你来挡”的人性温暖,有“一人的口粮两人尝,你只舀半勺和米汤”的夫妻恩爱,更有“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的为民情怀。真情如火,温暖人心。两人终于弄假成真,马玉琴动情地“唱一曲采茶来疼你,就算是圆房表心意”,而成为女婿的米桶闯进马家大院,不怕皮肉受苦,忍住肚腹之饥,“敲起饭桌唱采茶”,凭着一支动人心魄的《睄妹子》如愿借得粮食。舞台上,盏盏灯笼,映现的是一幅令人记忆犹新、回味悠长的历史生活画面;声声采茶,刻画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生动鲜活的苏区干部形象。

        赣南大地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富矿。然而,对这座富矿的开掘是远远不够的,尚存在着开掘面较窄、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不够丰富的问题,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多,反映军事斗争题材多,而党在中央苏区进行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题材,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为和精神,颇值得作家艺术家深入体验和挖掘。如此看来,《永远的歌谣》就是一部拓宽了革命历史题材领域的创新之作。它在题材上的新意,不仅在于为当下观众生动展示了包括群众生产生活、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内的苏区日常生活,更在于它的创作资源并非来自书本上的史料,并非从概念出发、机械地演绎党史,而是采撷于赣南人民的记忆,采撷于赣南的乡野之上。一曲让人耳熟能详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贯穿全剧,亲切而温馨;构成戏剧冲突的,却是一个“饿”字,尖锐而冷峻。透过为找粮而发展的剧情,观众能够触摸到历史生活的血肉和纹理。这一剧情比来自史料上的故事,要严酷、复杂、深刻得多。而且,发生在米桶身上的故事,有泥土的气息,有阳光的味道,有山野的脾性,这就是所谓“地气”吧?地气,让人物有了生气,有了活泼风趣的野气、急中生智的灵气和敢于牺牲的正气,人物形象因质朴而崇高而真实。

        《永远的歌谣》是继《山歌情》《八子参军》后,又一部值得珍视的赣南采茶戏。这一系列创作,让我看到了主创人员传承、创新赣南采茶戏艺术的艰辛努力和不断在题材领域寻求突破的可贵探索。我熟知“八子参军”的故事,而呈现在舞台的《八子参军》,以一首《十月怀胎歌》贯穿全剧,生命的咏叹直逼人心,悲壮的牺牲便有了更加深沉的力量;而在《永远的歌谣》里,赣南经典民歌《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主线纵贯剧情和主题,反复出现的那首《睄妹子》同样也贯穿了全剧,而且它横穿的是人性和人心。即便在两个阶级对垒的环境里,歌谣仍是桥梁,可以连通人心,可以唤醒人性。因为歌谣是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歌谣里蕴含着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乡情和亲情。两部采茶戏的新意在于,它们都努力用当代意识去观照历史生活,执着地审视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生命展开形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中挖掘出能够在当下唤起心灵共鸣的意蕴。

        《睄妹子》,既是呼应人心的生命之歌,也是连接今昔的岁月之歌;红灯笼,既是苏区精神的生动记忆,也是现实期待的热切表达。它的表达是艺术的,动人而炫目,灯笼高举,灯笼穿梭,灯笼成阵……灯笼调动着“睄妹子”“牡丹调”,调动着“矮子步”“单水袖”“扇子花”,调动着景与物、光和色,也调动着观众的感觉、情绪和思考。与题材的创新相辅相成,该剧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是叫人耳目一新。载歌载舞、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采茶戏,因为音乐、舞蹈、舞美、灯光、造型等方面都融入了现代元素,而更具观赏性,更富感染力。

        (作者为江西省文联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