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严禁公立医院设定的考评机制和医生所开的处方、检查相挂钩,而要建立适应医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此前4天,全国1011个试点县启动新一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处方”“大检查”这些颇受诟病的话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事实上,身处话题旋涡中的医生,亦有难言之隐,一张张“大处方”的背后,他们承受着职业尊严丧失殆尽的煎熬。
补偿渠道“3”变“2”:医生收入来源不再尴尬
多年来,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2012年,我国政府对健康事业的投资仅占GDP的5.15%,这个比例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医院为了保证正常运行和医生收入,大多通过药品加成来缓解这个问题。同样,医务人员的工资性收入非常低,而医生的大部分收入是通过医院设立的考核指标来取得。这个考核的主要指标不是医生水平高低、患者是否满意,而是看医生开了多少“大处方”和“大检查”。
2014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指出,中国医生的收入相对是合理的,但是收入的来源却很尴尬。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徐浣白认为,制度设计得不合理,导致医生的部分收入见不得光。这不仅令患者不满,也为很多医生所不屑。
“过去,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是政府补贴、药品加成收入和医疗服务收费三个渠道。这次推进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药品加成收入不再是医院主要的补偿渠道之一。”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介绍,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将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
对此,徐浣白表示赞成:“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医,承受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我们热切盼望能获得与辛劳付出成正比的合理收入,获得有尊严的工作,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尊重。”
收入阳光化:完善医生薪酬制度是必答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研究制定符合医院医务人员这个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医务人员目前的工资待遇比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毛群安说,破除以药养医和解决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问题是考验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两个硬指标,是必答题。
“在收入问题上,要建立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对此,梁万年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在福建三明市,医务人员实行年薪制,工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到五倍。
“当然,具体到医疗服务的定价机制,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梁万年坦言,价格的改革已达成共识,但至于改革的具体路径,目前还在探索中,而且难度很大。
“现在定价有多种途径,比如全成本定价,与医保支付方的谈判定价等。到底要选择哪条路,还要反复地讨论。”他介绍,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相关部委,正在组织相关的改革设计。(本报北京4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