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当兵,你现在在干啥?”
年轻士兵潘孔彬微笑着低下头,用指甲刮了刮右手掌心的厚茧说:“或许,还在国外漂泊吧。”“海归”、硕士研究生、“富二代”……笔者无法把这些称号与这位年轻士兵联系到一起。
潘孔彬,广东佛山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陆军第41集团军某防空团导弹一连情报站站长,中士军衔;入伍两年多,他2次荣立三等功。
梦想成真
“你父亲家产过亿,为什么还要来当兵?图个啥?”
潘孔彬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谈起几则感受——
2008年5月,汶川国殇之日,正值潘孔彬放假回国。他在电视里看到解放军官兵忘我救灾的画面,十分感动,他就想:假如自己前一年参军愿望实现,不就能飞身于废墟之上拯救同胞了吗?他默默捐款2000元,带着深藏于心的梦想,漂洋过海,继续学业。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行国庆大阅兵。看到英姿飒爽的装甲方阵,从军梦的种子再一次在潘孔彬心里发芽。
2011年12月11日,潘孔彬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这一天,他成为陆军第41集团军某防空团——“塔山英雄部队”的一员,激动得几乎落泪。
从零开始
“穿上这身军装,请收起你所有的光环,从零开始。”新兵班长严泾的话,是潘孔彬当兵后记住的第一句话。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当兵第二年,潘孔彬成了全团唯一一名义务兵班长。那年,他带领全班在集团军比武考核中夺得第一名,他自己被广州军区评为“理论之星”。
潘孔彬从心里热爱部队。新兵下连不久,潘孔彬感到连队在训练前的热身运动过于呆板简单,就结合自己留学期间学到的训练方法,归纳出一套针对不同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热身训练的简易操——“潘式瑜伽训练法”,受到官兵们欢迎。
2013年3月,团里给了潘孔彬三个选择:要么参加提干考核,要么参加军区比武,要么出国执行任务。提干,是个人前途;比武,是团队荣誉。这都是潘孔彬做梦都想争取的,然而,他选择了出国执行任务,理由是关乎国家和军队的荣誉。当年6月,在文莱进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机制成员国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和军事医学联合演练”中,潘孔彬是唯一一名士兵翻译,还兼任我军参演部队与东道国协调的指定联络官。凭着良好的翻译和沟通能力,确保了我军装备和课目的展示效果,得到中方指挥部领导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
选择留队
团政委李涛这样评价潘孔彬: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淡定。
执行出国任务归来,潘孔彬主动申请担任导弹一连情报站站长,懂他的人都知道:吸引他的是刚配发不久的全军首批某新型防空导弹。
潘孔彬明白:在高技术的新装备面前,一切得从头学起。于是,他放弃自己最爱的篮球,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把该型导弹系统的原理、操作、维护弄得一清二楚。2013年8月,部队远赴甘肃酒泉某训练基地对该型导弹进行试射,潘孔彬指挥的实弹射击首发命中。他还自告奋勇与厂家技术人员一起查找实弹射击失败原因,并提出5条改进建议。
去年,义务兵服役期满,战友都以为潘孔彬会离开军营,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在部队。这一年,潘孔彬被广州军区评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年度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