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4月6日电(记者任维东)最近,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插甸乡安德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海感觉工作比过去好开展了。“年前号召大家把各小组的淤塞沟渠清通了,进村道路两旁的墙面也进行了粉刷。最明显的是,现在开个支部会,所有党员都准时到会。”他说,村委会和党支部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说了不能算”“喊了没人听”,修路、修沟这类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想都不敢想,主要原因是村里完全没有集体经济,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而今,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解决农村突出存在的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问题,武定县专门开展了“红色信贷”“红色股份”“红色农场”惠农行动。目前,全县已发放“红色信贷”3831万元,培植“双带”农民5000余户;形成“红色股份”44个;建成“红色农场”12个。初步形成“三红”引领党员群众致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局面。
如何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基层不走过场?怎样把群众突出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到实处?武定县的做法是:从县委书记做起,县级四班子率先垂范,充分利用巡查组、督导组、暗访组,采取随机调研、联席会议、集中交办、问效取信的方式,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活动始终,建立整改落实日报告工作制度。如今,全县服务基层的干部多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少了,乱停、乱丢、乱摆摊的现象少了,机关内部上班纪律松弛现象少了,参与接待陪同的干部少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
从活动一开始,武定县就结合实际,坚持突出问题导向,组成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巡查组,县委选派了94名同志,组成21个督导组,由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任组长,加强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开展活动的督促指导,并将督导工作延伸到村。县活动办统一汇编督导工作手册,建立了督导工作例会制度,对11个乡镇、64个单位进行全过程督导,坚持做到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确保活动不偏不空不虚、不走过场,实现了真督实导。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入户、走街入户,开展“一次学习宣讲、一次随机调研、一次走访座谈、一次生产劳动、一批矛盾纠纷化解、一批弱势群体帮扶、一件实事好事、一次乡村环境整治、一场科技培训、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把改进作风见成效真正落实到基层。
对找出的问题进行集体分析,按照督导组分工,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例如乱挂临时宣传标语、部门坐等办公、关门办公、互相请吃、纪律松弛等及时整改,坚持集体商议、立说立改;对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群众饮水难、出行难、入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增收难等,列出“学查改公示栏”,明确责任领导、完成时限和督查人,并向群众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和答复工作,确保整改工作不留死角,没有盲点。
2013年,全县公务接待费比上年下降15.01%,公务用车运行费下降15.05%,会议经费下降15.22%,因公出国出境经费零支出。该县还派出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的8个暗访组,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进行治理,查处上班不在岗、上班玩电脑游戏等5起违纪行为;清退县级部门向乡镇借用的26名人员;清理出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5692平方米,腾退3318平方米,处置了10辆超编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