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章开沅请辞让高等教育警醒

    李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01日   07 版)

        近日,有媒体报道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主动请辞“资深教授”头衔,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引发社会热议。

        人文社会学科“资深教授”,终身享受院士待遇,是典型的“高大上”资源。88岁的老教授章开沅,四度请辞这一“待遇”,最终如愿获准。在学术腐败频发、沽名钓誉者甚众的当下,章先生此举,当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一个新闻,它更是一个深刻的警醒。

        章先生请辞“院士待遇”,反对学术头衔终身制,疾呼“大学改革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话也许很重,但绝不是危言耸听。时下,中国高等教育积弊甚多。比如,大学利益板结,各种资源向金钱、权力集中;不少人在科研项目申报上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研资金;一些人在学术职称、头衔评选中拉票贿选,为名为利不择手段;还有人功利心太重,惯于沽名钓誉、走穴牟利。凡此种种,严重侵蚀着大学风气,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章开沅站出来“自我革命”,就是试图“唤起众人幡然猛醒”。

        从钱学森先生临终前提出“大学为何培养不出大师”的疑问,到季羡林先生于病房中拒受外界强加的桂冠,再到章开沅先生呼唤“诸公猛醒”,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声嘶力竭地呼喊,体现的正是一种对高等教育现状的焦虑、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心。知识分子当有忧思家国、济世担当的情怀。眼见学界痼疾,每一个有良知的学者,都不能作壁上观,当像章先生们那样惴惴不安又不怨天尤人,断然身先士卒,以自我革命之风范气魄,引治学者深思,促改革家作为。

        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体量世界第一,大学毛入学率也愈加可观。但大学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科研能力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整体上确实差距不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指明了大学改革的方向。每一位大学校长、学者、学生,乃至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在这项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正视问题,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一方面主动上前,有促进改革的真担当。

        章先生请辞获准后,越来越多的人由此开始反思大学掌舵者们能否“不搞项目、不带学生、不管钱财”,只干实事,不霸占资源。学者们能否坚决反对学术抄袭,宁可在评职称、评头衔上吃些亏也不去拼凑论文。全社会能否在教育家自我革命的新闻中,坚定改革教育积弊的决心,形成忧心教育、参与改革的氛围。让章开沅先生的创举形成燎原之势,还需要我们正视这些诘问和期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