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剧场魅力何在
■“看小剧场话剧已成为一种时尚。”26岁的北京白领王雪是个话剧迷,她和朋友们每星期都要看1-2场小剧场话剧演出,北京城里30多家小剧场她几乎都去看过戏。“国营大剧团演出的剧目大多比较经典、精致,但一些剧目缺少新鲜的生活气息,在民营小剧场看演出却能看到鲜活的生活,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近年来,一台台精湛的演出让“小剧场”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掏钱买票走进小剧场,不少剧目甚至一票难求。以北京、上海为主,民营戏剧发展势头迅猛,遍及杭州、武汉、天津、深圳、大连等全国多个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营小剧场每年推出的新创剧目和演出场次在我国话剧演出市场中约占60%-70%的份额。
“在促进话剧市场发展方面,民营话剧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看来,活跃话剧演出市场,用比较优秀的作品丰富舞台演出,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是民营剧团对话剧演出市场最大的贡献。
中国的小剧场诞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剧场相对于大剧场来说,无固定舞台,也无固定座位,且价格相对较低,表演更依赖于编剧和导演,演员相对较少,基本不需要靠明星演绎。表演空间小、演员与观众接近、先锋性较强是小剧场话剧的三大特征。
刘平认为,相比于国营大剧院,民营小剧场的优势显而易见:在创作和演出上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接受新事物快,在作品中反映新事物也快,将观众所关心的问题展现在舞台上,更易被观众所接受。
与此同时,民营小剧场成本低,“船小好调头”,可以根据观众反应灵活修改剧本内容或增减演出场次,有利于迅速占领话剧演出市场。
“他们的演出团队更像一支文艺的轻骑兵。”刘平说。
过去,由于小剧场的主力军——民营戏剧社团没有资金来源,完全靠演戏收入维持创作和剧场运转。为了赚取眼球,有些戏内容上或无厘头地搞笑,或加一些调侃男女关系的“荤段子”,破坏了戏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近年来,这种创作倾向有所改变,有文学质量的作品越来越多,有艺术品位的演出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剧目在逐渐减少,且舞美制作的质感和舞台演出越来越有品位。
“我坚信‘大浪淘沙’,作品好坏交由市场来检验。时间长了,那些没有多少品位的作品,观众就不买账了,自然也就生存不下去了。”刘平说。
B、小剧场的“生存之道”
■近年来,民营小剧场“开心麻花”系列话剧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全国至少有1000万观众通过各种媒体接触过‘开心麻花’,我们的粉丝量在10万左右”。“麻花”舞台剧制作人之一何毅说,“我们推出预付费的充值看戏卡,许多观众都办了会员卡。”
民营剧团和市场化运营剧团正呈现“井喷”之势,涌现出李伯男导演工作室、盟邦戏剧工坊、“开心麻花”团队等一系列优秀的演出团体。虽然并不主打“高大上”,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用“接地气”的语言、轻松幽默的表演方式,为观众打开了一片休闲娱乐的新天地。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瑞士公寓旁的“雷子乐笑工厂”,以低廉的票价、搞笑的剧情,在京城掀起了一股减压喜剧潮,每晚演出上座率达90%。在一家外资公司当咨询师的年轻人小李常与同事来小剧场看演出。他表示,来看看戏剧可以为自己减压,而且通过团购,三五十元的票价对于自己来说只是一顿快餐的价格。
但是,民营小剧场发展仍存在不少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小剧场总量供给缺乏。黄金地段人气聚集的剧场多被国营占领,档期有限,民营剧社很难进入。据统计,北京现有接近40个小剧场,相较于2000万人口以及每年接近1亿人次的游客量,大概需要1000到10000个小剧场,现有供给远远跟不上需求。
“剧场多了,观众‘用脚投票’遴选出的好剧沉淀下来,越积累越多,观众就会更多地在剧场观看到好戏。”文化创意产业策划人阿婴这样解释小剧场数量与作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很多国家都拥有大量小剧场,比如美国百老汇的演出满足了上千万市民与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创造了数亿美元票房,带动附近餐饮、礼品等行业,为纽约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大小剧场的合理搭配,还可以把小剧场、低消费培育出来的观众群,逐渐吸引到大剧场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市场。
“此外,现有的城市规划跟不上文化建设的需求,市区很多好的、适合建剧场的地段都建成了银行、写字楼。在北京,比如人艺附近、宽街一带都是适合建集群小剧场的地区。只有增加小剧场的集聚度,才能实现商业的有效联动。”阿婴说。
C、“以小博大”赢市场
■近年来,民营剧团与国营剧团合作的新现象逐渐增多,不少地方国营剧团通过购买版权等方式,演出民营编剧创作的剧本,而民营剧团的导演也给国营剧团排演,如福建人艺、浙江省话团、武汉人艺、重庆市话剧团等都演出过民营剧团的剧目。
“文化市场的核心是演艺市场,演艺市场的基础是话剧市场,话剧市场的基础是小剧场。”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政府应该敢于做“小”文章,在扶持文化产业政策中,有必要考虑到小剧场。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小剧场不应固守“观众群小”“格局小”的标签,而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需要更多富有担当的话剧人,也需要政府转变观念,从“大”转向“小”,加大对小剧场的扶持力度,而不是完全将其交给市场。
“我非常看好小剧场未来的发展。”刘平指出,作品低俗化的现象曾一度泛滥,根本原因在于小剧场市场大发展之时,出现了创作剧本跟不上的现象,“没有好的剧本,编剧仓促上阵,胡乱编剧本,艺术质量没有保证。”
他建议,在小剧场发展的当下,政府在财政资金和税收上应给予更多支持的同时,还应开辟更多适合小剧场演出的场地,举办一些民营编剧创作辅导班,鼓励年轻人创作,并针对作品低俗化等不良现象进行规范。
阿婴建议,首先政府要制定明确的小剧场发展规划,建立更多公益性的社区小剧场,将其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围之内,社区小剧场才有发展的机会。其次,商业性集群小剧场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引导。政府可以自己建立商业性集群小剧场,也可以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集群小剧场的建设。无论哪种模式,一是需要制定合理的用地规划;二是需要推动小剧场产权转让改革。“集群小剧场的发展要获得规模效应,从而保证这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如果产权不能转让,将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阿婴表示。(本报记者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