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7日 星期四

    焦点三人谈

    新型城镇化:如何“以人为核心”

    李慧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7日   13 版)
    农民工市民化“两步走” CFP

        主持: 本报记者  李 慧

     

        本期嘉宾:

     

        同济大学副校长  伍 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毛其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林 坚

     

        日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等具体目标。《规划》出台有何背景、意义,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如何让城镇更加宜业宜居?就此,记者采访了三位专家。

     

    1、从17.9%到53.7%:城镇化亟待提质

     

        数据———

     

        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

     

        记者: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步入怎样的发展时期,《规划》的出台有着怎样的背景,它的出台又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伍江:我们仅仅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就完成了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城镇化,这一速度和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亟待提质转型。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都在70%以上,我国仅为50%多,未来还将保持一个快速推进的趋势。

     

        毛其智:《规划》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整套战略举措,包括统筹规划,完善城镇化战略布局;产业支撑,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低碳,建设生态文明城镇;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主体权利平等化等,体现了把城镇化进程放大到整个中国版图里来考虑的战略思维,具有深远意义。

     

        林坚: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处在由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的发展阶段。《规划》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颁布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201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城镇化发展正处于“S”型曲线高速成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显著,甚至在城市内部也存在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二元结构,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日益显著。《规划》系统把握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和功能,使新型城镇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强调以人为核心、体现高质量的城镇化。

     

    2、从“摊大饼”到“城市病”: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现状———

     

        目前,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然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却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2000-2011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高于同期城镇人口50.5%的增长速度。

     

        记者: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大城市病”、城市“千城一面”等矛盾和问题,其症结在哪里?

     

        伍江:城镇化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城镇化是不完全、不充分的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张,“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虽然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涌入非农业生产,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真正转化为市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给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带来很大压力,我们的产业结构依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中。

     

        林坚:传统城镇化产生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处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种进程叠加时期,“人”“地”“产”的匹配不协调、不平衡。当下城镇化进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曾出现过,工业革命后期的英国就出现过“城市病”。资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参与城镇化的一部分人反而没有充分分享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毛其智:过去我们一直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布局安排割裂开考虑,各种规划相对独立,土地有土地的规划、城建有城建的规划,相互独立。这就导致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而这次《规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空间布局结合起来,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这一努力值得赞赏。同时,《规划》敢于直面城镇化中的矛盾和困难,把几种主要矛盾和问题集合在一起整体考虑,较好地把握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脉络。

     

    3、从“智慧”到“人文”: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探索———

     

        3月10日,住建部评选的第三批“绿色生态城区示范项目”正式公布,作为北京市首个低碳生态城示范项目,“长辛店生态城”获此殊荣。长辛店生态城规划将生态理念融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的全过程,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社区成为各方面共识。如今,长辛店生态城的绿化率超过50%,生活垃圾100%分类,二氧化碳排放比常规社区至少减少50%。

     

        记者:今后,我们应如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城镇更加宜业宜居?

     

        毛其智:“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灵魂,城镇化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面子工程”,推进城镇化的效果应该体现在让老百姓获得更幸福、更高质量的生活上。城镇化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棚户区。要破解我国“城市病”,就要注重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并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林坚:“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树立的目标和理念在于“城镇化让生活更美好”。基于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制度国情,新型城镇化就是在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下,最大程度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创造适应不同阶层群体需求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发展机会。

     

        伍江: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享受到城市生活福利,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其次,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城乡一体的土地管理制度;第三,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应更多关注人本身的需求,从建筑设计到公用设施建设都要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核心;第四,城镇化不能以毁灭人类文明为代价,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住文化记忆,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中着力铸造城镇之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