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

    书籍:从臆想到理解的桥梁

    蒲皓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6日   11 版)
    图为法国人在巴黎友丰书店购买中国图书 潘立辉 摄

        日前,光明日报和中国外文局共同组织了一个名叫《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和《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的评选活动。在2月25号的活动开幕式上,前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先生做了发言。他在发言中强调,正是文学上的交流让中华文明和法兰西的思想以互补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对此,我深以为然。因为在我最初踏入中国这片土地时,就曾有切身体会。

     

        那还是在1984年的6月,我第一次坐进北京的出租车,自然少不了要和的哥简单攀谈。的哥搞明白我是从法国来的之后,情不自禁地说道:“噢!法国啊。维克多·雨果、巴尔扎克、左拉……”这件事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那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年,在政府的鼓励下,大量法国19世纪的文学作品在中国被翻译和推广,而那个时期的法国文学大多是基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而创作的。当然,这些书所呈现的法国社会风貌离真正的法国有了一个世纪的时差。但即便如此,这也并不妨碍相当数量的中国人借以窥探伟大的“法兰西精神”。这些书像是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户。一时,洛阳纸贵。其实,在此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早就已经通过早期翻译接触到了一部分法国文学。更不用提再早一些,法国的传教士们曾带着一些详尽的科技手稿呈给了康熙和乾隆皇帝,而这些文献也对18世纪的中国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法国,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并了解中国。法国人探究中国的主要渠道是阅读知名传教士写的游记,以及那些出自启蒙时代大思想家之手的文章。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思想界巨擘伏尔泰。他在自己的多部作品里提到了中国,虽然,他自己从来不曾踏上过中国的土地。伏尔泰为神秘中国塑造了一个乌托邦的形象,那里有完美的政府和制度。当然,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比的方式,揭露抨击当时笼罩法国的独裁专制的君主政体。那个时期,伏尔泰被认为是危险的思想煽动者,因此也被监视居住。

     

        这一切都解释了,中国和法国在某种程度何其相似。两者都是因文字而结缘,并基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和目的,为对方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形象。然而,当两者一开始进行真正直接的接触时,人们通常都会为现实而感到错愕,而这些美好的臆想也随之遭遇幻灭。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文学强烈地激发了两者之间的兴趣。如此遥远且不同的文化视野,是两国人民长久以来对彼此越来越好奇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好奇心在今天,甚至显现得更为强烈。

     

        实际上,法国曾经是长期、持续翻译中国文学的第一个西方国家。早在被翻译成英文之前,莫言的书就被独具慧眼的法国大翻译家林雅翎发现并翻译成法文。现如今,莫言小说的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译本,都是以法文版为基础(而非中文原版)再译的。正是这些翻译让西方国家接触到了莫言的作品。而这些翻译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言,可谓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法国南部的好几家出版社都致力于把亚洲文学,特别是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法文。这其中包括有Olivier出版社,Acte Sud出版社,以及Philippe Picquier出版社。后来,“中国蓝”出版社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并且专注于中国文学。目前,该出版社已经成为大名鼎鼎的伽利玛出版社的一部分。再后来,法国的大出版社都纷纷投身于外国文学的翻译。这其中,中国和日本的文学备受青睐,这些翻译作品也取得了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此外,在巴黎还有几家以中文或中国图书为特色的书店。比如,坐落在塞巴斯托波尔大街的凤凰书店,以及设在“王子先生街”的友丰书店。而对于遍布法国各大城市的那些大型连锁书店(比如FNAC)来说,外国文学部中亚洲文学或中国文学专柜也是必须有的。

     

        法国媒体在推介中国文学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它们不仅会为《红楼梦》《金瓶梅》这样的中国古典文学写文章,也不忘介绍2000年后比较流行的“美女作家”,而日本和中国的漫画在法国读者心中自有一席之地。《世界报》《费加罗报》《解放报》等法国大报,以及《观点》《快报》等法国著名周刊会不时刊登一些中国文学的文章,更不用说那些专业的学术期刊杂志了。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在我孩提时,我就从祖母那里接触到了中国文学。虽然我的祖母从未去过中国,但是她却被中国的文化深深吸引。我现在还记得,祖母偏座于壁炉旁的一隅给我讲故事的情景。多亏了她,我在学会读书识字之前,就知道了杭州西湖的那些传说。在那些关于中国的童话中,我特别喜欢安徒生的《夜莺和国王》。那只鸟儿对它的主人描述了一个广袤无垠中国。这个国度那么大,以至于这只鸟儿从来也没飞出过它的边。我在青少年时期读了韩素音的书。后来籍由赛珍珠的《东风·西风》,我已经开始产生对北京的憧憬。与法国相比,中国那么地不同,当时我就总是想搞明白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运转的。然而,当我80年代来到中国时,在那自行车大军和蓝色制服中,我亲手触摸到的这个中国与我所读到的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中所描写的那个中国又有天壤之别!在一片迷惑之中,我又回到了法国,继续我在政治学专业的功课。为了了解这个现实中的中国,理解邓小平时代的政治、经济以及改革开放,我又一头扎进了各种书籍和文献之中。我一直想要理解这个国家,这种好奇心和热情从未改变!      

     

        (蒲皓琳 法国《观点》杂志亚洲发展副总裁 “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评委会评委)

     

        (李盛明 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