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4日 星期一

    观察

    老年医疗,要迈过哪些坎儿

    朱海洋 严红枫 叶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4日   12 版)
    厦门一家老年医院里,护士在静静地监护失智老人进餐。CFP
    CFP

        社会进入“银发时代”,老年医疗问题正考验着数亿中国家庭。

     

        日前,“老年痴呆患者长期照护体系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港澳台合作项目在浙江医院正式启动。未来两年,浙江医院将以该项目为平台,在杭州选择多家试点社区和养老机构,将台湾先进经验和成熟的失智症照护体系在大陆落地,形成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新举措能否补齐老年医疗服务缺失的短板,让夕阳更美好,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社会正在“变老”

     

        据专家介绍,失智症(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又因起病隐匿,早期常被患者、家属、甚至是非神经专科的医生忽视,导致就诊时病情已处于中晚期。研究表明,对失智症患者予以早期干预,能更好维持其认知水平,减少功能和行为障碍。

     

        “我国有600万~1000万失智老人,对这些老人的长期照护体系存在种种突出问题,消耗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不说,还缺乏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浙江医院院长严静有些忧心。他认为这项研究十分紧迫和必要,能为我国养老体系的建设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

     

        记者获悉,失智老人的照护现状,正是当前整个老年人群体医疗服务的缩影,而这种“尴尬”,在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的今天,更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1100多万,部分失能老年人高达2136万,其中70%有照料需求;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养老问题日趋严峻。”浙江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抗衰老医学创新学科带头人王国付说。

     

        王国付说,浙江的老年人每年的增长速度约4.5%,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据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近十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浙江居民的寿命不断延长,传染病、孕产妇疾病、婴儿疾病所导致的死亡水平不断下降,而慢性病导致死亡的比例已占人群总死亡的80%以上。

     

        人一生80%的医疗费用花在60岁以后,全社会80%的总医药费为老年人花费。应对“银发浪潮”,相对于近年来老年产业中的营养保健、餐饮旅游、房产等所展现的生机勃勃,老年医疗卫生方面的发展却相对缓慢。

     

        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就医群体,在经济和医疗都快速发展的浙江,2015年才建成的浙江医院三墩院区,竟是全省首家老年医疗中心,之前该领域可谓一片空白。王国付感叹道:“建设专业老年医疗中心迫在眉睫!”

     

    最缺技术和人才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部分医学院校开始设立老年医学专业,一些老年病专科医院也陆续建成,部分医院还推出了“一站式”的老年医疗服务,老年医学开始走上快速发展道路。

     

        严静是老年医学方面的专家,2009年医院成立浙江省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三十多年来科研成果迭出,推行了一系列探索之举。

     

        针对老年病的特殊性,纠正目前老年人就医过程中的误区,2011年浙江医院推出“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团队门诊护士长来素珍说,每次患者就诊由老年病首席专家、药剂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专业老年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亚专科医生同时坐诊,进行老年病综合评估,制订和启动长期诊疗、康复计划,并长期随访,最大程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该模式已在浙江医院推广,特别在老年病综合示范病房及中美糖尿病中心、高血压中心等广泛运用。

     

        3月上旬记者在该院功能康复训练中心采访时发现,浙江医院康复中心规模较大,各种治疗室一应俱全。88岁的陈非正伏在案边作画,医生朱银花说:“这个训练方式对老人的手指和大脑十分有益,中心每天都会举行各种训练。”

     

        而在未来的浙江省老年医疗中心,针对当前老年医学中“重急性期治疗、轻视长期照护、忽略亚急性治疗”的现状,严静表示,医院将致力于老年人健康促进和老年病亚专科诊治,以“老年医学多学科团队合作”“全程关护”的理念,为老年病人提供最完善的一站式综合诊疗、康复服务。

     

        王国付认为,国内老年医院要取得长足发展,仍有许多障碍待破解。“国外早就实行老年病专业医师资格认证和晋升考试,而在国内的医疗机构专业设置中,还未有老年医院编制,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及人员职数、机构设置、职称考评、等级评审标准更是一片空白。”

     

        “社会对于老年医学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治’不仅是‘治’,更在于‘防’。”浙江医院副院长金肖青认为,当前老年病医院的建设最缺技术和人才,今后浙江省老年医疗中心会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老年医学学科的技术指导和支持,相信未来专业老年医院也会越来越多。

     

    老年医学发展缓慢

     

        “老年病涉及脑血管、心血管、呼吸、肾脏甚至骨科等一系列问题,还涉及老年人诸多特殊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疾病转归。老年病是一个学科方向,并非孤立存在。把老年专科与其他专科结合好,这就是浙江医院最大的特点。”严静说。

     

        老年病常具有多种疾病共存、多重用药、长期慢性过程、常伴有认知和情感障碍等特点。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俞蔚告诉记者,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医疗费用处于上升阶段,估计全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有2.9亿。当前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仍不足,老年病的特殊性也未能引起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重视,多数患病老人就诊时被收治在分隔严谨的专科,治疗、康复不符合老年人实际情况。

     

        严静认为,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老年医学尚处于第二代“多学科管理、中间照料、老年康复”与第三代“全面评估、整合管理、注重功能与生活能力”的过渡阶段,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第四代“健康促进和老年病亚专科诊治”。

     

        “英国老年医学专业医生人数仅次于内科和外科医生,位居第三;而我国,从事老年医学的医生却凤毛麟角。”王国付说。

     

        “老年医学的核心在于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评估和老年医学多学科团队,三者相互交叉渗透。它并非针对某个器官的疾病,而是注重其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必须遵从连续性,在各年龄段,都要进行专业的健康管理。”王国付说。

     

        在严静看来,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老年人缺少专门的就医场所,专业人员和研究机构也严重不足;对老年人所患疾病的诊治与研究还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老年病医院的思路,仍较多停留在老年病护理和临终关怀的层面。

     

        俞蔚认为,尽管国内老年医学整体起步晚、水平参差不齐,但就社会需求看,老年医学无疑是一个朝阳学科,其发展既顺应了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当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本报特约记者 朱海洋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