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乌鲁木齐市120多公里,汽车就来到了后峡路段。当海拔达到3300米时,远远望去,冰川从山谷间倾泻而出,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芒。这就是天山一号冰川,离城市最近的冰川。
但现实却无情地告诉我们:连年来天山一号冰川消融得非常厉害。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断言:几十年后,我们将再也看不到天山一号冰川。这明白地说明:留给我们保护冰川的时间不多了。
16年前是个“西瓜”,今天却只是个“馒头”
天山一号冰川发育在天山中部天格尔峰,目前的面积为1.62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支,它是世界上离大城市最近的冰川。它孕育了乌鲁木齐河,成为城市供水的主要源泉。
乌鲁木齐市水业集团源水公司项目部主任李梅英用手形象地比画出天山一号冰川的变化:16年前,如果天山一号冰川面积是个大“西瓜”,现在却只是个“馒头”。
1997年,李梅英参与编纂《乌鲁木齐河流域志》一书,那是她第一次登上天山一号冰川,眼见之处是晶莹洁白的冰雪世界,很难看见裸露在外的岩石。资料显示,1958年以来,新疆境内冰川消融速度加快,面积大幅度缩减。近年来,天山一号冰川每年都在以4到8米的速度往后退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中心专家说,冰川退缩加速将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长远来看,可能的结果就是径流量越来越小。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副站长王飞腾清楚地记得,10年前第一次攀爬天山一号冰川西支的情景:“冰川像一个平缓的山坡,徒步就能上去。”但现在的情景却是:西支末端已消融成一堵高达5米多的冰崖。
天山一号冰川发源于第四冰川纪,距今已有200万年。它记录了1000年以来的气候、水文等环境演变信息,被誉为“冰川活化石”和“冰川博物馆”。之所以称得上“一”字号,是因为它是我国46377条冰川中,观测时间最长、研究最为系统的冰川,也是世界上少数几条观测资料逾50年的冰川之一。
但在熟悉它的人们眼里,它早已不是当初的它了,它极度地萎缩了,萎缩得令人心疼。
新疆水资源主要依赖冰雪融水,一旦冰川消融殆尽……
新疆是世界三大极端干旱区之一,水资源主要依托于冰雪融水,天山更有着“中亚水塔”的美誉。研究资料表明,新疆的冰川融水占地表径流量的25%至30%。
以天山一号冰川为中心,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育着大大小小的现代冰川109条,其中22条分布在乌鲁木齐河流域;58条分布在头屯河流域;29条分布在开都河上游的哈布奇哈郭勒河流域。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站长李忠勤介绍,以天山一号冰川消融现状为依托推算,注入上述三条河流的冰川融水径量分别为1769万立方米、3615万立方米和1624万立方米。“冰川不仅是河流的重要水源,还是调节河流的‘固体水库’。”
在湿润低温的年代,冰川消融微弱,积累增加,冰川融水量减少;在干旱少雨年份,晴朗天气增多,冰川消融加剧,释放出大量冰川融水,避免了河道断流干涸;遇到暴雨,部分降水会以固态的形式保留在冰川上,减少了洪水的危害。这是冰川带给环境的调节作用。
“冰川还能抓住云。”王飞腾举起双手。“冰川就像磁铁,能吸附过往的云彩,云多了,形成降水,为冰川地区河流提供补给。”
天山南北,正是依靠着这一条条从远古而来的冰川,绿洲得以保存,生态得以稳定,人类得以生存。
为了保护乌鲁木齐的“母亲河”,自2006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组织过多次实地调研,关注天山一号冰川的保护。2006年乌鲁木齐市叫停了天山一号冰川的旅游项目,冰川周围近百个蘑菇种植大棚被清理,每年都有一些环保团体的志愿者上山清理垃圾。
“在过去50年间,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摄氏度,这是导致冰川消融加速的直接原因。”李忠勤说。乌鲁木齐市副市长宋亚君介绍,大量监测表明,以天山一号冰川为代表的冰川群周边,各类工矿企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是导致天山一号冰川退缩、乌鲁木齐河等河流生态环境恶化、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在“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预言:根据研究结果,新疆在未来20年到30年,小于2000平方米的冰川水流量会急剧减少,50年后,这些占天山冰川总条数80%以上的小冰川,大多会消融殆尽。
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认为,新疆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如果没有基本生态用水或河流生态流量,新疆一些绿洲将会消失。
警钟:不要在灾难发生后才想起抢救
天山一号冰川附近,216国道贯穿这里。近年来,这条国道多见拉运矿石和煤炭的大型和重型车辆。车辆驶过,扬起的粉尘和尾气,是导致天山一号冰川加速退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乌鲁木齐市政府早在2006年就作出决定,为保护天山一号冰川水源地,禁止游客前往天山一号冰川旅游。但时至今日,来这里旅游、宿营的游人仍络绎不绝。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天山一号冰川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因为一旦建立了保护区,很多工矿企业就将整体搬迁和关停,216国道也将改线。困难可想而知。
傅伯杰认为,新疆应设立生态补偿金,建立水资源用水市场或交易市场,用政策或经济杠杆树立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机制。
新疆气象局局长杜继稳认为,当前新疆大范围、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综合分析能力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生态立区’的需求。新疆在发展中要严格进行生态气候环境可行性论证和各类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启动规划和建设的必备程序。
李忠勤认为,新疆未来需要在产业模式和发展理念上作出调整。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生态经济,缓解资源压力。(本报记者 王瑟)
记者手记
不论怎样,站在天山一号冰川脚下,望着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冰川,心里总要涌出一些感慨。天山一号冰川亟待保护的现状,正是未来新疆经济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新疆虽然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千万不要在冰川消失了这种灾难发生后,我们才想起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