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3日 星期日

    底色访谈

    水是有表情的

    ——陶冬冬答问

    郭红松 于园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3日   11 版)
    陶冬冬近影
    圣母玛利亚(油画·局部) 陶冬冬

        陶冬冬,1959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赴美国北卡罗来纳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所收藏。

        陶冬冬的作品呈现出优雅的绘画品质,具有干净漂亮的色彩、轻松明快和细致入微的表情刻画。与当今社会上那些反叛、伤害、忧郁、撕裂、病态的作品相比,陶冬冬的画更显得阳光、正面、积极、健康向上。

        记者:您的《水的世界》系列,往往给人过目不忘的效果,为什么选择“水”这个形象应用于绘画?

        陶:《水的世界》系列做了差不多六七年了。中国哲学思想离不开水,水除了是一种媒介,还是一个大的隐喻。无论哪个宗教都离不开水,基督教“创世纪”里面,一开始就是先有的水,而不是火。创造世界用水,毁灭世界也用水,诺亚方舟体现的也是与水的关系。佛教里讲水中望月,镜中水、水中月都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水和佛是很好的结合,单纯画水没有哲学性,单纯画佛太枯燥、单调。我强调包容和海纳百川,有这样一个主题思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乌镇时,我就意识到水的美,包括到美国的千岛湖,我都会认真欣赏水的姿态。水,看着让人舒服。水,是一种表面的东西,但是水底下是什么样的?隔着水,我们能看到更多一层空间,看到另一个世界。有了水,多了一层流动,多了一层灵性。水,十分微妙,嘴角的一点变化,整个故事情节就都变了。

        记者:您现在绘画都用什么材料?

        陶:油画、丙烯、油脂都用。

        记者:从技法上来讲,您的画中那种明亮的感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陶:明亮,从技术上来讲是因为画得具体。细腻的东西靠的是不断深入挖掘。我会看很多的照片,一直感受。平时注意观察。

        我喜欢荧光色。荧光色本身是一种提炼,它是超脱自然、纯粹人工弄出来的颜色,用在绘画上很少,一般用在设计上比较多。荧光加一点点红,那种红就特别亮。

        记者:在具体绘画上,您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陶:采用西洋式的透视。佛、水,这可能是东方题材,但目前我还是采用西方绘画的表现方式。但我也想有些创新,比如西方绘画一般整个画面是满的,我在思考能不能做一些富有诗意的东西,像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画面空灵一些。以后可能对此做些尝试,比如就画眼睛这一局部,其他都省略。

        记者:艺术批评家杭间认为《水的世界》是一种“基于写实的超现实”,不管如何奇幻折射,就其技巧的本质,依然是写实的,在架上绘画普遍遭遇当代艺术的“观念至上”的时候,写实的语言便显现出思想张力的局限。那么您为什么冒险选择这条写实的道路?

        陶:把现实的东西画出来就是写实,但我存在“意念上的抽象、写实上的圆满”。我的画算不算写实?绝对的写实。但写实是讲究情节的,有故事性在里面。

        什么是写意?我觉得,黑和白就是写意。另外,虽然我画的是黑白灰,但灰是有亮度的。文人写意画基本上都比较颓废、压抑,但是我比较阳光,不会画得特别颓废。说起位置,当代绘画一个馆,古典绘画一个馆,让我自己定义,我还真不是古典,但我是属于写实。我这种写实是别人没有的,不管给我定成什么位置,我有自己的位置。

        记者:您的绘画中,无论是东方的佛,还是西方圣母玛利亚,这些原本给人感觉很远的形象,您都用画笔拉近了他(她)们与观看者的心灵距离,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形象?

        陶:我画的佛,跟人的距离贴近,选的佛都是微笑的,而不是威严的。其他形象也是如此。

        画得艳俗的、颓废的,都不是我。单纯追求现代性,你就造就不了自己。中国太多人去追求风格,追求颓废,但他根本就不是颓废的人,怎么能够画出那个感觉?古代文人画,绘画者气质相符时,画出来一看——对,就是这个东西。石涛是中国写意画的最高境界。时代变了,画出石涛那样的不可能。为什么呢?石涛吃素、修行,所以只有他画的才能够达到那个境界,其他人没有。做不到这一点,就别谈风格。

        (本报记者 郭红松 于园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