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

    品 读

    江南岸·伊人·拈花微笑

    王晓静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1日   12 版)
    资料图片

        在中国梦的找寻过程中,作为中国文化微观澄明的江南文化,如何用一种现代性的中国话语去建构一个有生命的古典人文江南,编织一个可供世人想象、期冀甚至再现的“温软之地”,成为一个微妙至深的玄思。癸巳年仲夏,由刘士林、洛秦再次修订的《中国风·江南文化系列丛书》,以独创的“诗性文化理论”,再次丰盈了人们心中对古典江南绮丽世界的“逐梦”之旅。

        自2003年《江南话语丛书》问世以来,江南文化研究开始走出学术殿堂,来到寻常百姓家。最初的“江南诗性文化”即以图文并茂和随书音乐碟片,给人以音、像、文的全方位享受。十余位各有专业建树的学者,撇下须正襟危坐的书斋姿态,参与到这一场没有终点的“精神漫游”里,只因“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和被一首《采莲曲》勾起的“江南情结”,而这份情感在“吴侬软语”的浅吟低唱中,倾吐出“江南话语”的独特叙述风格。

        纵览《中国风·江南文化系列丛书》,字里行间虽处处钩沉典籍、引经据古,却不以史家之言、金石之学作窠臼,而是将山人之思、诗人之情化作澄怀观道的本源,在“诗”与“思”中吟唱生命的自由,体悟时光的永恒。如《春花秋月何时了》与《桃花三月望江南》之开篇皆以时间为轴,以“四时的诗意”描摹江南先民的生活坐标,以“吴姬荡桨”讴歌阖闾王朝的血泪传奇,其独特的视角与厚重的史实,令读者不禁叹惋。

        从《江南话语丛书》到《中国风·江南文化系列丛书》,从三种到十种,从散记到专著,预示了江南文化研究团队的壮大与成长,而在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赞美声中,“古典江南”已成为作者们所开辟的“诗意生存空间”的象征。其表现形式以游记、随笔、散文居多,又辅以诗歌抒情、论文达意,文笔绰约、恬静,才思清晰、俊逸。内容更是百卉千葩,从最初的《人文江南关键词》一书中近四十个“关键词”即可看出,这是一套关于“细节”的江南叙述文本。如《杭州的一泓碧影》一书,从杭州得名始末开篇,继而详尽描画绮罗香泽、橹声光影里的西湖,再到扼腕悲叹西子湖畔的历代名士才女,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丰美的、人文化的西湖”。而《诗性江南的道与怀》一书的作者因长期旅居江南,“在精神上对江南文化中自然澄明的诗性哲学有了深切的皈依”,其诗文早已是“久居江南、沉潜滋味的产物”,读之似与友人品茗闲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