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迁想妙得 集印为诗

    作者:侯军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9日 12版)
    我见青山多妩媚
    津门长客
    胡不归
    烟云供养
    松巢客
    不看人面免低眉

    我见青山多妩媚,津门长客胡不归?

     

    烟云供养松巢客,不看人面免低眉。

     

        这是一首以六方闲章组合成的言志小诗,第一、四句分别是辛弃疾和白居易的名句,中间两句则是用闲章印文拼装组合而成的。

     

        印章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起先它是身份的凭证,诸如皇帝玉玺、各类官印乃至名章斋号印等等。此外,早在先秦战国时期,就有一些“大吉”“日利千万”类的吉语印,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明清两代,因为文人开始直接操刀治印,在表明身份的名章之外,出现了大量刻有诗词警句的闲章,虽只三言两语,却能抒情言志。篆刻之所以能演进成为一种独立于书画之外的艺术形式,我以为与闲章的风靡密不可分。

     

        闲章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学资源,所以我在收藏印章时,把印文的“词儿”放在首位。词儿好,石头好,刻工又好,自然是上品;石头一般,词儿好,刻工也好,是为中品;石头不好,刻工一般,但是词儿好,虽为下品,依然可收。我因为平时喜欢临池挥毫,慢慢结识了一些篆刻家,他们也热情给我刻了一些闲章。久而久之,我收藏的闲章越来越多。有一年春节前夕,我打算用这些闲章制作些印屏,权作新年贺卡。以往每年春节,我都会自己作诗分赠亲友贺岁,而面对这些词句已经固定的印章,突然灵光乍现——为何不用现成的印章,拼成一首小诗呢?我的第一首集印诗由此诞生:“我见青山多妩媚,津门长客胡不归?烟云供养松巢客,不看人面免低眉。”这是一首以六方闲章组合成的言志小诗,第一、四句分别是辛弃疾和白居易的名句,中间两句则是用闲章印文拼装组合而成的。

     

        其实,集印诗有点类似于古人的集句诗。晋人傅咸作《七经诗》,从七部儒家经典中集句为诗,被视为集句诗之始。到了宋代,王安石、文天祥等名家,留下了大量集句诗佳作。严羽《沧浪诗话》说:“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但集印诗与集句诗也有不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用旧材料盖新房子,集句诗所用的材料,都是已经成型的预制件(诗句);而集印诗虽然也能偶尔碰上一些闲章刻的是完整诗句,但大部分是更为细碎的砖瓦条石(单词和词组),需要依照印文的意境去组装再造,难度更大。不过恰恰因此,集印诗的灵活性和伸缩性也大于集句诗。集句集印,关键在于一个“集”——集合集中集结集纳,搜集聚集采集汇集,用别人的酒杯浇自家胸中块垒,一个“集”字,足以生出无穷妙趣。

     

        以前出版的印谱中,有一种“诗印集”,如《毛泽东诗词印集》、《西湖诗印集》等。“诗印集”的特点是,先有诗,后又印,诗是内容,印是形式。而“集印诗”则刚好相反,先有印,后有诗,印文是早就固定的,诗则是对固有印文的重新阐释和演绎,是再造出来的。集印为诗,就如同带着镣铐跳舞,你所拥有的闲章数量,限定了你所能使用的词汇总量,而这些闲章中韵脚之多寡,则直接关乎集印诗创作的出品量。

     

        在集印为诗的过程中,我很佩服篆刻家。他们不只刻工精到,而且善用最简练最生动也最贴切的印文,表达彼时的内心情怀。我们无法与前辈篆刻家面对面交流,也无法测度他刻此印时的所思所想,只能在读文赏印中,靠迁想妙得来体悟印人的苦心孤诣。

     

        我无意把集印诗这个小小的“新花样”或曰“新玩法”,任意夸大乃至炒作成什么了不起的创举,这不过是灵光乍现瞬间萌生的一个小创意。在集印为诗的过程中,确实引发出一些平时很难迸发的思想火花,这些具有新视角新意念的思想火花,或许值得与广大书法、篆刻和诗歌爱好者分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