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南京军区司令部机关和直供分队的官兵兴高采烈地拿到马标公寓房的钥匙,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黄晓军却看不到这激动的一刻。2013年12月30日,这个在部队保障服务一线工作了27年的老兵因长期操劳,猝然长辞,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彩人生。
部队的事绝对不能“缩水”
在黄晓军去世的当晚8点钟,手机里显示的最后一条通话记录是他和施工方的通话。尽管是休息时间,但他心里牵挂的还是工作。
2011年黄晓军生了一场重病,出院才两天就返回工地。工地上到处都是泥沙碎石,他就一瘸一拐地前行,工人们关切地过来搀扶,黄晓军笑着谢绝:“医生讲了,术后要多运动运动,才能恢复得快。”就这样,医生要求的静养半个月,愣是被他“缩水”成了两天。
在黄晓军那里,个人的事可以“缩水”,但部队的事绝对不能“缩水”。2012年6月,福州某部军职房建设施工时,黄晓军检查发现入户门厅檐口与总体外观建设不搭配,便要求施工单位修改返工。可是施工方百般推辞,黄晓军板起脸来:“这个没修改好,下面的施工就不用开始了。”施工单位只得重新修改。就是靠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从基层到机关,从闽南到金陵,黄晓军做出了一个个金牌工程。
工程建筑上的“行家里手”
2007年,军区司令部启动清溪花园二期工程。设计之初,黄晓军就提出“用最少的钱,建最满意的工程”的方针。他广泛征求机关干部意见,合理设计户型方案,反复推敲设计图纸,将阳台宽度增加了0.5米,使住户的利益实现了最大化。该工程建设项目在军区自查、总部检查中都得到好评。
黄晓军与他的下属经常“较真”。助理员王晶记得,有一次开会,他与黄晓军就新型耐火材料使用方案争了起来,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僵持不下。但通过实地论证,黄晓军发现王晶的观点更加合理,坦诚地说:“大家就是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为了官兵的利益,咱们再怎么较真都不为过。”
从事部队营房建设27年,但黄晓军始终怀有一种“本领恐慌”。他一有空,就往建筑专业书店、经典楼盘跑,往东南大学、工程设计院跑,与多名建筑学专家教授交上了朋友。在他办公桌上,一本《工程裂缝控制》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圈点了多少处。多年的坚持学习,让黄晓军成了工程建筑上的“行家里手”和司令部工程建设办公室的“主心骨”。
“工程管理,首先得管住自己”
近年来军区经济适用房、公寓房建设投入资金大、项目多,工程办管钱管物,这样的工作在某些人眼中是美差,但在黄晓军看来却仅仅是为官兵服务的一个岗位。他常说:“工程管理,首先得管住自己。”为此,他和家人“约法三章”:不论什么人,不能到家里谈工程的事;不论哪个亲友,不能和工程建设沾边。黄晓军弟弟多次提出想承包工程,都被他一口回绝。他说:“我有亲人,大家也有自己的亲属。如果大家都去照顾关系户,部队的工程还不乱了套?”
黄晓军把官兵的房子当成自己的房子来建,但他自己却住在一所老旧房子里,家里多年来都没有装修过,也没什么值钱的家具。妻子常跟他抱怨,身为工程办主任,也不知道先整修一下自己家。黄晓军一句话便堵了回去,“拿部队的事业做交易,拿安居工程的质量做人情,还是什么军人,还是什么党员!”(本报记者 刘小兵 通讯员 胡春雷 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