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国际社会热议中国

    两会展现中国“协商民主”特色

    ——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

    汪嘉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15日   08 版)
    季塔连科为本报读者题词。
    季塔连科

        看点

     

        季塔连科认为,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看,“中国式民主”包含了三个重要的支撑:一是“法治”,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用法制观念和手段对自己和全社会进行约束;二是“协治”,也就是用协商机制来调整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三是“德治”,也就是树立道德规范和威信,构建政治和社会语境上的平等,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在中国两会即将结束之际,本报记者在莫斯科就两会话题对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进行了独家专访。季塔连科院士指出,“两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充分展示出中国“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

     

        季塔连科说,谈起中国人大和政协每年春季的两会,就会提到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正确选择。“中国道路”既是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之路,也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老一辈革命家治国思想的延伸。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中国式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不是舶来品,不是天外来物,而是中国人民从凝聚着成功经验与痛苦教训的自身发展实践中领悟、总结出来的奋斗成果。作为一种发展模式,“中国道路”并没有画上句号,它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

     

        季塔连科指出,认为中国没有民主的西方学者显然是幼稚可笑的。他们不懂或者是根本就不想弄懂什么是“中国式民主”。我把中国的民主模式称之为“协商民主”。在中国“协商民主”的民主实践中,既有党的作用,更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西方搞的“选举民主”让民主在大选之后立即变成一个人及某个精英集团的事情。而“中国式民主”则通过广泛的社会协商来实现,社会各阶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政府各部门都有机会积极参政议政。中国两会呈现出的“协商民主”模式要比西方“议会民主”模式更具优越性。一年一度的两会通常要延续近两周时间,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对中央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我们从会议最终形成的决议来看,地方的利益能够得到中央的尊重。这个讨论过程不是走形式,而是货真价实的民主协商,从而使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季塔连科认为,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看,“中国式民主”包含了三个重要的支撑:一是法治,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用法制观念和手段对自己和全社会进行约束;二是“协治”,也就是用协商机制来调整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三是“德治”,也就是树立道德规范和威信,构建政治和社会语境上的平等,以德治国,以德服人。应当指出,“德治”、“协治”恰恰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反应。讲“德治”就是讲“礼”和“仁”,两者相加即为“和”,而“和”则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恰恰是“协商民主”的哲学基础。可以说,儒家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应该是人类社会追寻的终极目标,是各国、各文明、各民族之间和平、和谐、平等相处的基本原则。

     

        季塔连科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的,体现出与世界各国和平、和谐、平等相处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既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经贸关系,也与发达国家保持紧密经济合作。就对外经济合作而言,世界可以看到“北京模式”与“华盛顿模式”的不同。“华盛顿模式”只顾本国利益,旨在为本国一小撮利益集团服务,为其“赢利创收”创造“尽可能好的境外经济环境”,而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则是建立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北京模式”与“华盛顿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后者强调自己是领导者,是最正确的样板,是最智慧的选择,是不可争辩的标准。“华盛顿模式”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对方,你要向我看齐,因为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是领导,你是群众。但“北京模式”却主张平等合作,共同发展,伙伴关系,互利共赢。

     

        在谈到俄罗斯与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和扩展的喜人趋势时,季塔连科强调,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理念与俄罗斯倡导构建“欧亚联盟”的准则有相近、相通、相同之处。在我们看来,世界如同一个交响乐团,各国则犹如乐团中的一样乐器,拥有其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同中国一样,俄罗斯的外交理念也强调平等互利、伙伴关系、共同发展等原则。俄罗斯外交与中国外交最大的共同点是,主张世界的多样化,强调每个国家都有权维护自己的发展方式,而强国、大国应当尽可能帮助小国、弱国,只有这样,世界才能保持稳定与和平。

     

        季塔连科在采访结束时强调:“俄罗斯一直关注、关心中国友邻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壮大,听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声。日趋严重的乌克兰危机提醒我们,世界并不安稳,我们希望中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历史责任。”

     

        (本报莫斯科3月14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链接

     

        季塔连科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曾就读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和进修,曾师从冯友兰先生。1965至1985年,他在苏共中央委员会负责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工作,197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今一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职务,2001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季塔连科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和现实问题、俄罗斯与亚太各国及俄中关系问题的专家,其《中国:文明与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与改革》《中国社会政治与政治文化的传统》《俄罗斯面向亚洲》等著述深受学术界关注和好评。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向季塔连科祝贺70岁寿辰的贺电中表示:“作为杰出的东方学学者,您具有无比丰富的学养和经验,并在国内外享有名副其实的威望。您学术兴趣的广度——从中国历史、哲学到全球经济和国际文化对话问题——使您赢得了巨大的尊敬。”  (汪嘉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