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白洋淀,水域辽阔,芦苇茂盛,是当地人心中的一面‘镜子’,也是华北地区的‘绿肺’。”然而,2013年9月,当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钱宗飞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前去调研时,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白洋淀”:围淀造景,几百亩苇田变旱地。于是,他秉笔直书,向全国人大反映,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
今年2月9日,钱宗飞再次从张家口前往白洋淀。来回近700公里,61岁的他自驾行车七八个小时,只为看一眼生态系统的恢复进度。
“我是一个画家,本来就需要经常下基层体验生活,只要下去就会听到各种声音。作为人大代表,有责任反映人民的心声,有责任把事情搞清楚,有责任向全国人大提供第一手资料。”钱宗飞这样解释他作为画家的“水之情怀”——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钱宗飞从小是在桑干河的河水里“泡”大的,过去河岸宽阔、苇荡飞雪、家家户户共用一江水的景象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
而如今这种景象越来越少见了。自去年两会以来,钱宗飞把水域污染情况作为自己调研的重点课题。为此,他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单是顺着洋河、桑干河沿线就各调研过两三回。每次去调研,钱宗飞都喜欢“悄悄来,悄悄去”。“去了,就带着问题直奔事发地,与老百姓当面聊,有时也找些老干部了解情况。只有这样,百姓才能敞开了说。”钱宗飞认为,倾听民声,就是最好的调查。
“人大代表提建议一定要准,一定要实。”回顾自己做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钱宗飞认为,代表要想提出中肯的建议,两只脚就一定要踩在泥地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建议都是资料翔实,都是亲眼所见,都是经过判断的。“所以,还是多听听百姓的为好。”
因为每个百姓的心中都有一面“镜子”,它可以明事理、照善恶。(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 钱宗飞代表)(本报记者 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