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江苏的做法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一年来,江苏科技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4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人才综合竞争力、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日前,记者就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与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代表进行了深入对话。
记者:江苏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李学勇:推进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江苏重点抓住六个方面的工作:以科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加强人才支撑以及营造创新环境。在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记者:如何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
李学勇:首先,江苏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抓手,着力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将技术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去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5%,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2.1%。
其次是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后,要想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知识产权建设就格外重要。早在2009年,江苏就颁布实施了《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成为全国唯一的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的省份。如今,江苏已建起一张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市场化知识产权信息、托管、评估、运营等新兴服务机构为辅的知识产权“立体防护网”。
最后是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江苏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例如积极为企业作信用担保,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投资风险,降低贷款利率、缩短审贷时间、扩大知识产权抵押范围等。目前,全省创投机构数超过45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1500亿元。
记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能否推动传统产业向朝阳产业转变?
李学勇:一定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苏北地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近年来,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我省提出“将创新驱动战略向苏北纵深推进”,并启动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传统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
记者:江苏科教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如何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李学勇: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我们一方面积极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科技产业园”、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环境聚人气;另一方面实施“科技镇长团”“校企联盟”“千人万企”等项目建设,让科技人才助推经济转型。去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已达108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就有61万人,占56.5%。实践证明,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江苏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强大“智慧引擎”。(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