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也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热点再次活跃起来。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近两年的两会网络调查中,收入、物价、住房保障等话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高频词,民生是老百姓对两会的最高聚焦点。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关注民生,其实就是在关注自身,是关心粮食和蔬菜,关注头顶的天空与脚下的大地,在这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关注里,自然会充满各种期待。
比如,在今年的改革关键词中,民生焦点不再像以前那样,主要集中在如何做大蛋糕,增大现实利益。民众更多期盼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取得突破进展,从而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更公平公正地分好蛋糕,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做到了公平公正,社会保障制度才有望更加完善,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才有望享有更优厚的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从而实现改善民生的目的。同时,也只有通过重要领域改革,改变那只“有形之手”对市场的过多干预,让“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作用,市场与社会才能充分松绑,扩大发展空间,这对民生,同样是一种返利。
近两年,物价水平问题也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意味着,在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稳定经济增长、调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如何处理藏富于国与还富于民的关系,依然是公共部门需要密切跟进的问题。近年来媒体的物价调查屡屡成为公共话题也说明,要真正降低人们的物价焦虑,减轻物价压力,打破流通环节的垄断,减少和控制流通环节如交通环节的利润,规范税务征收,不与民争利,同样不可或缺。而在经济发展之后,“生态文明”进入人们的视野,则为可持续发展添加了注脚:社会只有补齐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欠账,关注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土地与水,民生才可能有生根之地,公众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有所依托。
值得欣慰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发起了“全面改革总动员”。在60项改革任务中,不少正是民众高度关注的议题:生态保护与补偿提上议事日程,民生领域的“生、老、病”新政陆续出台,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放手并让利于市场的举措也在陆续推进……这其实也说明,改革与民生问题既是百姓期待,也是执政者的奋斗目标。
随着两会召开,我们更有理由期待,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把各方声音、公众关注转化为国家行动,回应民生期待的道路将更为宽广与坚实。(光明网友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