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在转型中实现更高就业

    邱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1日   02 版)

        站在新的起点,回眸2013年,在经济运行错综复杂、就业难度超过往年的情况下,我国就业市场异军突起——2013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不仅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且连续6年超千万人。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就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一大亮点,为我们平添了信心。

     

    新增就业,经济增长是坚实支撑

     

        吴志男是江苏省泰州市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药品检测专业的毕业生,通过泰州市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校园双选,来到这里见习。“再过几天,我要参加培训考核,操作过关,我就能拿到上岗证,正式进入见习上岗阶段。”她说。

     

        无论是像吴志男这样怀揣梦想的高校毕业生,还是期待从头再来的下岗失业人员,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他们共同的愿望。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就业总量矛盾依然非常大——2013年,我国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

     

        与此同时,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不仅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也短缺,根据监测,这种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更加趋于常态化,而且有从沿海向内地蔓延的趋势。

     

        就业,乃民生之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数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全力以赴破解就业这道世界难题。在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推动下,去年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1310万人,连续6年超过千万人!就业数量增加的同时,就业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大量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网络就业创造了千万以上岗位,智力密集型产业初具规模、拉动就业……

     

        “下行不是负增长,只是增速放缓,我国经济还在稳定的增长通道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放在全球看,依旧称得上高增长。只要经济在增长,就会持续释放新的就业岗位。

     

    降低门槛,政策助力开辟就业和创业

     

        “如果不是创业中心提供这么多优厚的政策,我的企业可能早被扼杀在摇篮里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常青街道办事处大学生创业中心,一间4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25岁的合肥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储伟伟,两年前创办了一家健身器材网店。如今,储伟伟的网店步入了稳定发展期,月均营业额近20万元,业务范围覆盖北上广、港澳台以及海外。

     

        2013年,高达699万人的高校毕业生总量更是前所未有。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国家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启动实施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一对一”持续帮扶,基本实现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出台城乡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办法;精心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启动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3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

     

        就业创新高,创业环境也更宽松。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和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为居民自主创业降低了门槛,千千万万个草根创业者将续写“创富”神话。

     

    推动实现,让“饭碗”多起来

     

        “分析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出现问题,最重要的就要看‘就业’。”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姚景源说。一方面,就业指标是宏观经济的风向标;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向好也是扩大就业的源泉所在。

     

        据测算,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可带动80万人至100万人就业,中国较长时间稳定的经济增长为稳定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态势。

     

        从就业结构看,正从传统“金字塔”形结构向“准哑铃”形现代就业结构转变。2011年70个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在10%左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超过60%。相比之下,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三产业就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下一步必须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莫荣指出。(本报记者 邱 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