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产业互动研究》是杨柳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专著,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该书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内容,以产业互动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之下,不同类型区域的产业互动现状及发展策略。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增收问题是决策者、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作者在浩繁的理论成果中另辟蹊径,对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进行考察,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日本和韩国成功开展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策略和途径,从中总结出其先进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发展城乡统筹、产业互动提供重要借鉴。在此基础上,作者选择了平原、山区、丘陵三种类型的区域展开调研,详细描述了每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并深入考察这些区域的城乡统筹和产业互动情况。这些资料不是从书面报告或是网络中查询得来的,而是作者本人一次次来到当地,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大脑思索而得到的第一手现场资料。
基于扎实的实地调研成果,作者所提出的对策也格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中,我认为有几点特别令人眼前一亮。
全面兼业化 提到农民和农业劳作,人们通常会联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等词语,而作者在书中提出,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民的劳动时间是不饱和的,在大量农闲时间,农民不从事生产劳动,亦不产生效益,因而收入低。针对此,农民应该走兼业化道路,农忙务农,农闲从事副业,使劳动时间相对饱和,而在农民兼业化过程中,运用机会成本理论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会达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而如果按照全面兼业化的思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可以在务农的同时,利用本乡本土的资源来从事其他副业,不用远离故土也能扩大增收路径,这对于解决一系列农村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有效情感化 对农民来说,从事农业劳动是常态,而清新的空气、新鲜的蔬菜、生态的粮食等也是极为寻常的事物,由于太过普通而被忽略。作者运用消费偏好的理论,指出农村拥有的这些资源,对城市人来说恰好是稀缺资源,他们愿意付出经济代价,来体验播种的希望、耕耘的快乐、收获的喜悦。现代农业发展,客观上要求对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改革,有机农业、生态食品、体验消费等,既是当前的关注热点,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点,从消费者情感的角度考量,走城乡消费互动的道路,无疑为开发农村新型产业模式拓宽了思路,找到了核心点。
提出城乡互助养老模式 所谓城乡互助养老,就是在城镇近郊建立农园,由当地留守老人经营,而城市老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身体情况,通过租用农民的房屋、土地等方式体验田园生活,享受劳动快乐,回味乡愁。这种模式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村撂荒土地问题,提升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排解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孤单寂寞。这项对策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和谐。
此外,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统筹城乡不等于统一城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关注城乡人民的幸福感,尊重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这和不久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不谋而合,展现了作者思维的前瞻性和高度的人文精神。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产业互动研究》 杨柳 著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