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小升初新政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但是——

    政策还有多少空子可钻?

    姚晓丹 晋浩天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1日   06 版)
    2013年7月,北京某中学的初一新生陆续来学校报到。 CFP
    CFP

        近日,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关于小升初改革的话题持续发酵。政策推行过程中,改革初衷如何不打折扣地落实?真正的公平如何实现?以往让人头疼的择校难题能否迎刃而解?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新出台的《意见》还有哪些待完善的空间?记者采访了相关当事人。

     

    疑虑一:10%的空间是否仍会成为“拼”的通道?

     

        《意见》规定,到2015年,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大城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对此,有部分家长认为,这样的划片就近入学对自己来说已经足够。“孩子学习一般,最好的学校上不了,那就‘随大溜’就近入学吧。”但是,大部分学生家长更关心这“10%”的去向。学生家长胡芳对此就产生了疑虑:“这说明还有10%左右的初中尚未划片,每所划片入学初中还有10%的生源不依赖就近入学。教育部为什么要预留10%的‘模糊空间’,这是否将成为‘拼关系’的通道?”

     

        要拼的也许不只是“关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徐海鹰告诉记者:“因为90%的生源质量并不可控,对学校来说,这意味着办学难度加大,继续保优保质很难。因此,学校为了自身发展考虑,一定会想方设法招收优秀生源。我认为,这10%的可控空间可能会被用来选择优秀生源。”

     

        记者陆续联系了几位初中校长,都被以“不方便回答”婉拒。长期研究小升初政策的闻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10%可以不划片入学的初中将肯定是各区最好的初中,那么各区县这10%最好的初中的生源从哪里来?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现存的选拔考试、‘点招’考试和共建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对此也很疑惑。他认为,学校确实会存在特殊情况,但不应以“比例”为准,而应以具体的制度、条件为准。而10%的空间有点大,会有腐败的可能性。

     

        “对于小升初的政策,一定不能留空隙。”程方平说,“这10%空间的使用权力到底是放在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手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疑虑二:择校是否会演变成择学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不少家长的眼中,“划片就近入学”,“意味着小升初将更加依赖‘学籍’‘户籍’所在地”。

     

        胡芳说:“北京的优秀教育资源多数集中在东城、西城、海淀,‘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一出,为了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家长势必会争相购买学区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记者提供这样一个数字:“据报道,广州市部分学位房价大幅上涨。部分既能读名小学,又能读名初中的‘双学位’房价两三年内会以30%的幅度上升。”

     

        徐海鹰对此也不无担心:“只要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家长们一定会趋优趋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淀区房价一直都比其他区贵。因此,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出台客观上应该会导致学区房价进一步提升。这对学校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因为生源不可预测;对于家庭经济一般的孩子也不是好消息,因为他们连通过考试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也堵住了。”

     

        闻风则认为,这可能加大区域间教育的不均衡。“由于政策要求区域内部均衡,可能导致教育强区整体水平更强。”

     

        程方平认为,学区房是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下引发的社会问题。未来,择校变成择学区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他认为,下一步各地政府机构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度设计,努力做到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专项工作处处长陈东升回应“学区房”现象时说:“根据制度设计,每个片区都应有优质学校,每个学生无论住在哪,都拥有基本平等的通过派位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

     

    疑虑三:小升初共建是存是废?

     

        “共建”是指单位和学校共同建设学校。“共建”对于学校发展的便利以及对于学生的巨大优惠使它一直隐秘又公开的存在,对于不少供职于“实力单位”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意见》出台后,“共建生”未来是存是废,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学生家长王君已经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了10多年,而他的单位与北京市一重点中学长期保持着“共建”的关系。“新的政策出台后,‘共建’还存不存在?如果取消‘共建’,为了能让孩子上一个好初中,我们就只能寻求别的办法了。”

     

        程方平认为,“共建生”将会随着不断增大的教育改革力度而终止。

     

        “共建,对教育均衡是不利的,因为共建只能让好学校发展更好,拉大校际之间的差异,因此,相信未来共建不是趋势。”徐海鹰表示。

     

        “情况的复杂性,超出了政策的预想,因此不能寄希望马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每年都有突破就好。”西城区奋斗小学校长郑新对记者说,“学生家长会想各种方法使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加上,学校既有的优势不愿意失去,也会使政策执行起来难度增大。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目前只有一个,就是坚持执行政策,虽然这也是最难做到的。”

     

        尽管困难重重,也有着种种疑问。但不少人向记者坦陈,政府在教育均衡方面迈出的巨大步伐,让胶着的“择校难”有了破题之解。

     

        济南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不仅意味着教育均衡迈出了重要一步,更意味着教育主管部门敢于负责、勇于攻难关的开拓进取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意味着我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当然,小升初免试入学在部分城市实施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社会舆论、媒体和广大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完成。”(本报记者 姚晓丹 晋浩天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