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9日 星期日

    “又见苏区好作风,结对帮带联群众”

    ——从江西赣州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看干部作风

    胡晓军 许军 谢满生 张惠婷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09日   07 版)

        日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111户村民告别昔日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整齐漂亮的新房。

     

        在新居里,低保对象、土坯房改造困难户胡世瑞对到访的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直诉衷肠:“活了60多岁,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感谢国家振兴发展好政策!”他还现编现唱山歌:“又见苏区好作风,结对帮带联群众;送宝送暖送新屋,粘心粘肉铭恩情……”

     

        自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全市已经完成了40多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今年将继续完成20万户。

     

        这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头号民生工程。赣州市以起始于2010年底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平台抓手,9.3万名机关干部常态化、全覆盖地扎根基层,把政策落到实处。

     

        “赣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地。”史文清说,“新时期,我们更要发扬苏区精神,时刻把群众冷暖记挂在心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就是检验‘回应群众期盼’的试金石和重要战场。”

     

    在联系群众中提升工作本领

     

    ——“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群众就一定会支持我们”

     

        “如果不是上门走访让群众吃了闭门羹,如果不是自己亲历为群众办事过程的艰辛,对改进工作作风就不会有切肤之痛,就不会如此迫切。”这是赣州瑞金市社保局驻日东乡日东村“三送”干部陈文丽个人的体会,也是所有“三送”干部共同的感受。

     

        1月下旬的一天,赣州市委组织部驻南康市大坪乡上期村“三送”干部谭建华匆匆吃过晚饭,便和乡干部一同前往该村茅塘小组的几户改造户家里,就其反映的坡顶建设问题进行“夜话”。

     

        “村民白天要忙生产,不在家,得晚上上门才找得到人;冬天太晚去又不行,村民都有早睡的习惯。”谭建华在“三送”民情日记中道出了“夜话”的初衷。

     

        在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也有一个奔波在田埂上的忙碌身影,他就是“三送”干部曾小生。村民欧阳胜与欧阳永福旧房前后相邻,按照土坯房改造规划,欧阳胜房子需要前移,这样就要占用欧阳永福家土地。经过曾小生不下10次的协调,两人达成一致,采取补偿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群众还是很淳朴的,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群众就一定会支持我们。”曾小生说。

     

        反观土坯房改造工作启动之初,不少群众不待见干部,躲着干部,把干部送去的联系牌、连心册随意丢放,甚至苛刻地对干部提要求。“是干部用真心实意融化了群众心中的坚冰,用真抓实干冲破了横亘在干群之间的‘隔离墙’。”赣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三送”办主任杨有谷说。

     

    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价值追求

     

        ——“在帮建的点点滴滴中涤清心灵厚垢尘土,离基层更近,和群众更亲”

     

        李豫玲是赣州市赣县政府办驻旱塘村“三送”工作队队长,这个新年,总有村民打电话邀她到新家喝茶吃饭,聊聊家长里短,刘洪明就是其中一位。

     

        刘洪明是个残疾人,妻子又是精神病患者,一家人一直借住亲戚的房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启动后,李豫玲上门宣讲,鼓励他建新房。刘洪明提出,一是没地,他的宅基地不集中,做不了,而且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子才适用;二是没钱。

     

        这些困难,李豫玲一一放在心上。先是协助刘洪明将宅基地和邻居、亲戚置换,解决90平方米的宅基地;帮他选好户型,申报改造补助2万元;协调供电所改线,解决高处建房的问题。

     

        现在,刘洪明的新房已经简单装修,他逢人便说:“住上安心房,全靠党的政策好、‘三送’干部帮。”

     

        为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赣州建立“三送”干部与改造户“一对一(多)”结对帮扶联系机制。广大“三送”干部在旧房拆除、宅基地流转、建房资金争取、手续报批、建筑质量监管等工作中全程服务。

     

        赣州市于都县政法委驻宽田乡石含村“三送”干部在推进土坯房改造中,非常重视困难户、失独户等特殊人群的同步实现土坯房改造,采取一户一议的办法,帮助8户困难家庭实现了新房梦。驻村干部邱树春还根据困难户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把村里的100余亩撂荒田流转出来种植中药材原料,亩产值近5000元,土地收益增大了近5倍。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困难在基层,办法也在基层;千难万难,用心就不难,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就不难。”邱树春说,“在帮建的点点滴滴中涤清心灵厚垢尘土,离基层更近,和群众更亲。”

     

    在团结群众中聚合发展能量

     

    ——“最好的群众路线就是引导百姓富起来”

     

        赣州市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的库区居民黄健军,和家人一起在新房里欢度第一个春节。令他振奋的不仅是实现上岸安居了,而且家里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去年,黄健军搬进新房,开始琢磨在家门口创业。与他结对的“三送”干部刘芳仙找到了他,给他出点子:莲田养鱼产业。在刘芳仙的帮助下,黄健军承包了40亩水田和60亩鱼塘,开始种莲、养殖红鲤,去年增收达20万元。

     

        “最好的群众路线就是引导百姓富起来。”刘芳仙说。眼下,驻村“三送”干部正着手推广莲田养鱼的技术经验,并思考把集鱼莲观赏、餐饮、农庄体验于一体的一条龙项目引进水岩乡,让这里的红鲤鱼“跃龙门”。

     

        安居是基础,乐业才是根本。如何为广大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的明天做出更多的努力?这成为赣州市广大干部面对的新课题。“三送”干部们采取帮理念、帮科技、帮项目、帮信息、帮流通等办法,帮助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回应“三送”干部的是群众一声声真挚的感谢。兴国县埠头乡枫林村铭恩新村居民刘扬泉感谢“三送”工作队替他争取了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1070元,全家生活明显好转;崇义县横水镇密溪村村民感谢“三送”工作队为安置点同步建设了电力配套工程,让他们亮堂过大年……

     

        “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就能深切感受责任与担当,激发振兴发展的奋斗豪情;就能有效地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史文清说。(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许 军 谢满生 张惠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