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3日 星期四

    禁令重重缘何“砍掉”不多?

    ——地方政府预算账本之谜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3日   05 版)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密集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详细规定。最近在地方两会上亮相的新一年地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与往年相比数字上有一定降幅。然而,与公众的期望相比,却幅度不大。

     

    禁令之下,“三公”经费未现大幅压缩

     

        20多个省市区陆续召开两会。从各地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中可以发现,今年“三公”经费预算均有所下降。其中,广东、北京、湖北下降超过10%,山东、江苏、青海等降幅约5%。

     

        过去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相当严苛”的公务消费文件规定,吃、住、行、游无一例外不受限制,细化到连额外洗漱用品都明文禁止。这一系列规定出台后,关注公共财政和“三公”消费的学者曾估算,若按规定执行,各地新一年的“三公”经费会有大幅下降。然而,随着各地财政预算报告的出炉,这一乐观的预期面临较大落差。

     

        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舒告诉记者,“三公”及行政经费每年压缩5%是中央政府多年的承诺和要求。从今年各地方两会传递的信息看,“三公”经费的压缩比例与往年相比,并没有额外突出的力度。

     

    预算宽松:制造“假节约”还是纵容浪费

     

        每逢年关,一些地方和部门突击花钱,花得与年初预算相差不多,这造成巨大浪费,还容易滋生贪污腐败。

     

        面对记者“严格执行公务消费规定,‘三公’经费预算是否有更大的压缩空间”的提问,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压缩空间最主要考虑的是适度问题,要确保正常的公务活动运转。这个不是大与小的问题,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在节约原则下安排支出。”

     

        过去一年,在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带动下,一些地方的“三公”经费的实际支出数比预算数要少。这在部分地方已公开的决算中也得到印证。2012年广东省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8.63亿元,相对预算结余1600万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京,2012年市本级“三公”支出决算数为10.1亿元,比预算少花了1.1亿元。如此看来,撇开其中的奢侈浪费,“三公”支出的实际需求是小于预算安排的。

     

        每每地方晒“三公”决算时,总能看到“节约多少”云云。公众费解的是,实际支出不需要那么多,为何不直接在预算中砍掉?长期关注预算公开的吴君亮说,类似的节约只能说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打“小算盘”。按公务消费新规,实际支出还会大幅削减,那么预算更需“宜紧不宜松”。“这样相对宽松的预算约束,因为不愁没钱花,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纵容’‘默许’公款乱消费。”

     

    还需防行政经费“大袋子”

     

        对政府“钱袋子”而言,“三公”经费只是个小头,占同级财政支出总额约10%的行政经费才是大头。大到政府楼堂馆所、公务人员工资福利,小到水电煤气。以广东为例,2014年省级行政经费预算100.7亿元,“三公”经费只占7.4%。

     

        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管住公款吃住行游,中央和各地均制定了细致的文件规定。然而,一方面账本约束尚未同步,另一方面公务支出财政管理还不够精细,一些地方“应付了事”“依然故我”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中山大学公共预算学副教授牛美丽说,设立公务消费支出标准,便于社会进行量化监督。更重要的是,能够精准地按此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真正做到按公务实际需要列支,而不是在往年的基础上人为压缩一定比例。(据新华社广州1月22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叶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