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老人”邵逸夫本月去世后,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庄市的邵逸夫故居不断迎来吊唁的人们。邵逸夫家乡所在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如果邵家人没有对故居房产作出相应处置和变动,那么邵氏故居很有可能会保存下去,供后人缅怀。这位商业巨子能够让人如此缅怀,不仅在于他在商业上的成功,更在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慈善事业。在他的家乡宁波,这位老人更是留下了永久的口碑。
六度返乡祭祖乡音无改
1987年春节刚过,一封来自老家宁波的信件到了邵逸夫手里。7张邵氏祖墓的照片让这位当时已经80岁的老人万分激动。“祖墓找到了!”邵逸夫立刻准备启程到故乡祭祖。
邵氏原来的祖墓在镇海庄市朱家桥王家浦,就是现在明州大桥脚下,1958年的时候迁到了宝幢公墓地。几十年来,大到祖墓迁移,小到旧居维修,邵家所有的事情都是邵逸夫的侄孙邵铁牛在打理。
“1987年4月17日上午9点到下午2点,叔爷莅临,首次回故居。”回忆起当时的重逢,邵铁牛至今记忆犹新。这是时隔62年后,邵逸夫第一次重回故土,他浓厚的宁波乡音,让老家人非常亲切。
据邵铁牛回忆,邵逸夫当时身着天蓝色阴丹士林上衣,对开的7粒扣,两袖上口翻出雪白内衣中式衬衣。纯棉玄纱色折叠式长袜,一双大方头黑色平跟皮鞋,这是一套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流行的中国绅士服。“他心情非常好。扫墓回来后到这里休息,拉着我上二楼,跟我说他住在哪间房,他母亲住在哪间房。”80岁的邵逸夫,踏上儿时奔跑过无数次的台阶,站在故居二楼的房间门口,和邵铁牛回忆自己18岁时最后一次和母亲一起住在老家的情景,感慨万千。
当时,庄市镇侨联向邵逸夫赠送了3件礼品:一块精致的乡土,泥土取自邵宅,经过高温消毒,做成了一块像银圆状的礼品,正面刻着“乡土”二字,正反面四周用金黄的稻谷排列成环形;一把银钥匙,它是用两块银圆精加工而成,寓意请邵先生常来故乡;第三件礼品是一本小相册,拍摄有邵氏祖屋、邵氏祖墓、邵氏祖庙、邵家村外景以及庄市街道面貌与中兴母校等照片。拿起这块“乡土”,邵逸夫高兴地说:“我想乡土想了几十年,今天总算见到了,拿到了,我回到香港要好好保存珍藏,留作纪念。”
在这之后,邵逸夫又先后5次回乡祭祖,其中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11月26日。当时邵逸夫已经98岁了,“那时,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戴了一顶老风帽,脸部表情也不太灵活了。”邵铁牛回忆。
大慈善家泽被乡里
邵逸夫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邵氏基金会在1973年成立,从1985年起,邵逸夫每年向内地捐赠一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过6000个,全国各地的学校里,几乎都有“逸夫楼”。
而对家乡宁波,从首次回乡省亲至今,邵逸夫共捐赠了24个项目,共计4293万元人民币。
忻正大是原宁波师范学院院长,至今他还珍藏着与邵逸夫的合影,照片中,邵逸夫西装笔挺,面容清癯。
忻正大见过邵逸夫好几次,在他的印象里,邵逸夫话不多,是“很实在的一个人”。忻正大至今还记得一个小细节:1997年,邵逸夫再度来宁波。忻正大陪他参观他捐资助建的教学楼。在邵逸夫图书馆,有一尊邵逸夫铜像。当时,随行人员就跟邵逸夫开起了玩笑:“过去比一比,看看像不像。”90岁高龄的邵逸夫还真走上前去,站在铜像边上说:“依我看,还是铜像漂亮。”
邵逸夫在慈善上一掷千金,但是自己的生活则非常节俭。1996年,忻正大到香港会见邵逸夫时发生的一幕,让他至今感慨不已:当时,没有吃完的早餐被佣人丢掉了,邵逸夫当即批评她。
宁波市文联原副主席、作家王耀成对邵逸夫有着多年的研究。2004年,王耀成为写关于邵逸夫的文章,曾去教育部采访。当时,教育部的官员向他展示了一张地图。在这张中国地图上,凡有邵逸夫捐赠的地方都贴上了一颗小红星。结果,王耀成看到,这张地图一片红。“当时,我是相当震撼。”同时,王耀成心里也升腾起一种自豪感,因为“他是阿拉宁波人”。
香港宁波同乡会会长赵亨文回忆:“我心目中的六叔(邵逸夫)是一个有远见、有坚持的人,他做慈善的持之以恒值得我们学习。”赵亨文说,邵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投身慈善事业,对宁波帮人士启发很大,也影响很大。邵逸夫先生对家乡的感情,也让赵亨文印象深刻,“邵先生100岁高龄时还参加香港宁波同乡会的活动,每次来精神都很好,还谈笑风生,和大家用家乡话聊天。他非常关心家乡的事情,说和家乡人在一起有很多东西可以交流。”
邵逸夫故居将保存下去
得悉邵逸夫去世的消息,家乡人深感悲痛,宁波市侨联和镇海区委、区政府向他的亲属发去了唁电,对邵逸夫先生的离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人致以慰问。1月17日,邵逸夫追思会在香港举行,宁波也派出代表团参加。而在邵逸夫故居同样设立了灵堂,连日来从全国各地赶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邵逸夫旧居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勤勇村的朱家桥老邵,平时不对外开放。旧居坐西朝东,建于1936年。旧居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两层楼。来到门前,抬头仰望,门上悬有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邵逸夫先生故居”横匾一块。大门内小明堂一方,石板铺砌。院子里一口水井依旧。正屋三间式,中间为厅堂陈设,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有“影业巨擘,威远增辉”“逸士洁行中西同钦,夫子文章古今共仰”等条幅,装点得满室生辉,透露出儒雅的书卷气。
楼上有三间修缮一新的房间,小巧玲珑,古朴淡雅。推窗远眺,田园景色尽收眼底。室内分别陈列着邵逸夫先生返乡活动的照片,以及他捐资兴学的图片。邵逸夫故居现为镇海区区级文保单位。
邵逸夫一直不想老宅被过度旅游开发,他当时想过要修老宅,但是看到这个房子保管得比较好,怕修了之后少了原来民国房子的感觉,所以还是保存了原貌。
接下来,邵逸夫故居会不会有什么变动和安排?镇海区庄市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齐权表示,如果邵家的人没有对此处房产作出相应的处置和变动,那邵逸夫故居很有可能和包玉刚故居一样,不会被拆迁,将保存下去,让后人借以缅怀邵逸夫先生。(本报记者 张进中 本报通讯员 蒋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