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验数据显示,当轿车发生碰撞时,一个坐在后排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孩子,比没有防护的孩子在事故中安全脱险的机会高出96%——
一年前发布的《2012-2013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显示,每年我国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
蓝皮书还显示,我国75.66%的汽车内没有安装儿童安全座椅;39.95%的家长曾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43.12%的家长选择在乘车时怀抱儿童。
一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显著好转。“我国对机动车安装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依然没有强制规定,是否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完全由家长决定。”上海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近年来一直在从事“中国10年道路交通伤害”研究。
不过,上海市日前最新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2014年3月1日起,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携带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乘车,不得安排其乘坐副驾驶座位;携带未满4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上海率先在法规中明确儿童乘车安全规定的举措,引发各地关注。“入法”能否唤醒更多人对儿童安全出行的重视,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知识,何时变常识
你的孩子出门会坐安全座椅吗?能坐多长时间?记者在上海市黄浦区一家幼儿园小班家长的微信群中作了这样一个调查。
这个调查结果还不那么“难看”。有半数以上的家长都在车上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但很多家长表示,让孩子喜欢上安全座椅比较难,“绑”久了就会吵着要下来。于是,更多时候是大人抱着坐在车上,安全座椅成了摆设。一些家长说,走高速时会要求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在市区里,车开不快,一般不会有问题,坐在副驾驶位置还方便照看。
“家长以为安全的方式,恰恰会把孩子置于危险境地。”在潘曙明看来,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偏低,主要问题在于家长的认识误区。比如,家长让孩子坐在前排,扣上安全带,殊不知,安全带是为体重36公斤以上、身高1.4米以上的人设计的。若给儿童使用,一旦发生碰撞很容易卡在脖颈部;弹出的气囊也可能导致儿童窒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数据显示,当轿车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行驶时,碰撞的瞬间将使7公斤重的婴儿像一个300公斤的重物一样冲向前挡风玻璃,大人根本无法抱住。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当轿车发生碰撞时,儿童安全座椅能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71%,一个坐在后排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孩子,比没有防护的孩子在事故中安全脱险的机会高出96%。
据悉,美国、德国等国都已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颁布儿童安全座椅标准。美国儿童乘车约束系统的装备率在1995年就已达到90%左右。然而,中国生产了全球超过80%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却不足0.1%。我们不禁要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知识,何时变成大家的常识?太多的“意外”本可以避免,为什么不呢?
“软法”,能否成“硬法”
上海率先将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纳入地方法规,迈出了一步。那第二步、第三步,会走得怎样?现在的“软法”,能否成为“硬法”?
不少人提出,上海并没有规定违规的法律责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表示:“没有具体的罚则,确实可能‘刚性’不足,但是立法规定已经提供了执法依据,对违反条例的行为应以说服教育和纠正为主。”
上海浦东交警支队一位民警告诉记者,汽车贴膜让交警难以看清车内情况。但日常执勤时,交警已开始有意识地对不安全的儿童乘车方式提出警示,尤其是在城市快速路上发现危险乘车行为时,会当即要求监护人改正。
有专家建议,可以借鉴“酒驾”的执法历程——从起初的扣分、拘留,到入刑,渐进推进。让人们逐渐适应的同时,也保证了法律法规的权威,以免条文因执行难而沦为“空文”。同时,可以将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行为与商业保险保额结合,比如发现未使用安全座椅,可以扣分并提高下一年的保额。
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质量首次提出标准,同时明确,销售的新车必须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接口装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透露,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等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有望于近期纳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目录,2014年或将开始进行儿童安全座椅的强制认证。这意味着对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将进一步加强。
在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上,能否逐步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也引起公众关注。从倡导到约束,尽管法规的实施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立法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教育,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儿童乘车伤害的发生率就降低了,这也是法律的作用。”潘曙明说。(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