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是,长征的队伍并不是同一时间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在此之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已经先行开拔,一直往西入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著名的红六军团。
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成立于1933年6月中旬,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在湘赣、湘鄂赣苏区红军主力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下辖十七、十八两个师。其中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八军改编为红十七师,萧克任师长,湘赣省军区政治委员蔡会文兼十七师政委;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军改编为红十八师(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部队陆续集中于江西永新。
自1934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广昌、筠门岭、建宁、龙冈等相继失守后,中央苏区南北门户洞开。红军在中央苏区内线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希望破灭。中共中央决定将主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博古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红军在作战不利形势下的对策。毛泽东在讨论中发言,建议红军主力应尽快向外突围转移,转移的方向不宜向东北,可以往西。会议没有接受这一主张,只是决定派红七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派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开辟新的苏区。对于这两支部队的行动,周恩来于194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指出:“一路是探路,一路是调敌。”这句话是对它们的客观评价,红七军团主要是调敌,红六军团主要是探路。
在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腹地全面推进的危急时刻,为吸引国民党军的兵力,以减轻中央苏区压力,1934年7月初,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地区,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创造和建立新的根据地。7月6日,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北上。红七军团过闽江后,中央苏区的报刊进行了大量宣传,但对红六军团的行动报道甚少,这样做既是为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也是为了迷惑敌人,掩护红六军团的西征和中央红军主力的长征。
当时中央苏区在北、南、东三面均被国民党重兵包围,只有一条出路——往西转移。红七军团往北只是虚晃一枪,通过向福建、浙江移动,试图破坏敌之后方交通线,扰乱敌之部署,但这不能根本改变战局的走势。为红军主力长征探路的历史责任就落到了红六军团身上。随着红六军团的西征,红军长征的序幕就此拉开。
二
1934年6月下旬,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从永新县城、石桥等地转移到永新东南的牛田村一带。红六军团亦于7月4日进驻牛田村。此时,由于贯彻“左”倾错误路线,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被国民党占领,根据地范围缩小,军需供给困难,红六军团已处于危险境地。为了保全这支红军部队,同时给即将进行的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转移“探路”,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给红六军团下达训令,命令其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进行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维埃区域,并规定了西征的路线和行动计划。训令还确定了军团领导成员,由任弼时任中央代表,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治委员,李达任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
此时湘赣苏区的中心——永新县城已被敌人占领,其余地区也被敌人分割成若干小块。红六军团开始紧张地进行西征前的准备工作。首先,组成了红六军团最高指挥机关——军政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代表、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王震、张子意、李达为军政委员会委员。其次,由陈洪时(后叛变)、谭余保、彭辉明等组成湘赣省委领导班子。再次,在任弼时主持下,召开湘赣全省政治工作会议进行动员。他在营以上干部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争取新的决战胜利,消灭湖南敌人,创建新的根据地》的报告,分析了形势,传达了任务。另外,积极扩大红军,发展壮大军事力量,加强训练,筹备物资,妥善安置重伤病员。当时,依靠地方各级党政军组织,动员和组织了不少青壮年参加红军。如7月下旬,在牛田组建的红十八师第五十四团,人员达1200多人,并且实施了行军、侦察、警戒等方面的教育训练。
为不至于过早地暴露红六军团西征的意图,决定先向南突围,然后西进。为确保红六军团顺利突围,以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独立第一、二、三、五共4个团担任掩护任务。8月初,红六军团秘密离开牛田地区向江西遂川方向前进。
三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第十七、十八师和红军学校共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红军不顾酷暑炎热、饥饿疲劳,昼夜兼程,通过藻林、左安、高坪等地,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于11日中午到达湖南桂东县以南的寨前圩,当晚摧毁寨前圩至沙田间由当地民团把守的20余座碉堡。为了明确突围的目的和任务,进一步做好西征战斗思想准备,8月12日上午,在寨前圩的河滩上,红六军团召开了连以上干部西征誓师大会,庆祝突围成功。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由任弼时在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为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十七师政委,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为十八师师长,甘泗淇为十八师政委,谭家述为十八师参谋长,方礼明为政治部主任。誓师大会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增强了他们西征必胜的信心。
随后,红六军团经资兴、郴县、桂阳、新田等县,23日到达湘西南零陵东北地区。随后再经嘉禾县进入广西北部,9月上旬在界首渡过湘江,9月11日进入湘南城步县境。9月19日进入贵州省锦屏县境。22日渡过清水江。10月7日,由于敌情不明,红六军团在石阡甘溪陷入湘、桂、黔敌军24个团的包围。红军与桂军廖磊第十九师发生遭遇战,经过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军团主力在任弼时、王震的率领下向石阡、镇远边境转移。突围途中,五十二团陷入敌军包围,全部壮烈牺牲,红十八师师长龙云被俘,后在长沙英勇就义。10月24日,突出重围的红六军团主力终于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前来接应的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胜利会师。10月26日,两军进至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大会。之后,红三军经中央批准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的行动。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黔东,向湘西转移。11月发起湘西攻势,至1935年1月,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红六军团西征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早两个月,由于红六军团及时向中央和军委报告了沿途的地形、民情、气候、物产等,为中央红军转移提供了重要情报;红六军团经过行军作战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在西进途中做了大量政治宣传,为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提供了有利的群众基础。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比中央红军早两个月,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