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

    提案精选

    抢救水下文物急需拓宽视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14日   12 版)
    CFP
    CFP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疆和3.2万公里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在其通道上遗留了数量庞大的水下古物和遗迹。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海域的“咸水区”,而忽略了“淡水区”和“深水区”。我国的内湖内河等亦存有大量跨越古今的文化遗产。

     

        水下文化遗产是指至少100年以来,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活遗迹,如遗址、建筑、工艺品、人的遗骸、船只、飞行器及其他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等。

     

        骆沙鸣委员非常关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他的这份提案后,在审查意见中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文物局办理。

     

        提案摘要 由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和认识的滞后性,以及专业人员、专用经费、技术装备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海域的“咸水区”,而忽略了“淡水区”和“深水区”。我国的内湖内河等亦存有大量跨越古今的文化遗产。2005年6月福建平潭县屿头岛东南海域碗礁附近的清代沉船打捞和2007年泉州后渚港的宋代沉船打捞等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范例,这也说明我国尚有许多水下文化遗产处女地亟待保护和挖掘。

     

        为此他建议:第一,在“十二五”期间应有计划地扩大我国海底文物调查范围,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和博物馆。对已确认沉船遗址可根据初步调查情况申报确立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已知水下文化遗产进行灾害易损性调查和风险评估等。

     

        第二,加快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传统的海洋沉船的发展向海洋及内陆水域兼顾、水下考古与后期文物保护研究共行的完整保护工作体系建设步伐。不仅要保护沉船及船载文物,还应将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海防和海战遗迹、古港口、古船坞、古海洋活动遗址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之一,使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朝规模化、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第三,加大水下文物调查保护和考古研究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操作程序与方法,使我国水下遗址定位、扰层清理、信息留存、文物提取、出水文物保护与整理事半功倍,更加有章可循,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大海峡两岸关于台湾海峡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交流合作力度。适时共同签署相关保护工作的备忘录;共同开发保护和共享考古工作成果;共同研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创新和水下文化遗产安全学;共享台湾海峡相关沉船遗址线索和相关资讯;共同组织开展对我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共同弘扬海洋文化的精神;共同解读水下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保护策略;共同构筑海洋文化御灾环境,造福海峡两岸共同家园的同胞。

     

        国家文物局接到这份提案后认真办理,并书面答复骆沙鸣委员。

     

        答复要点 您提出的扩大我国海底文物调查范围等建议,对于做好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在提案答复中,国家文物局还向委员介绍了他们这些年的做法:

     

        2009年正式成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0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海洋局签署了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加强国家所辖海域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国家组织开展了水下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掌握了我国沿海和部分内水水域水下文化遗产分布状况;“南海I号”“华光礁I号”“南澳I号”等重要沉船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顺利实施,确保了水下文化遗产安全;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国家海洋局进一步合作加强水下文化遗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捞、贩卖水下文物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培训有序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国内科研机构也加强了与台湾有关科研机构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通过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增进互信,并积极寻求双方合作的有效途径。

     

        今后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做好沿海海域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摸清家底;加大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相关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培训,有序推进“南海I号”“南澳I号”等重要沉船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工作,确保水下文化遗产安全。国家文物局已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为《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项主要任务,进一步建立制度健全、基础扎实、队伍精干、技术先进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形成国家主导、以沿海海域为主、兼顾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