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3日 星期一

    《阮玲玉》:十九年后经典再现

    ——北京人艺跨年大戏《阮玲玉》首演收官

    董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13日   05 版)
    话剧《阮玲玉》剧照。 李春光摄
    话剧《阮玲玉》剧照。李春光摄

        1月12日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跨年度大戏《阮玲玉》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成功谢幕。至此,这部北京人艺精心复排的经典剧目已在首都剧院上演17场,本轮演出完美结束。

     

    思绪回到19年前

     

        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1月12日,北京人艺保留剧目《阮玲玉》在暌违舞台19年后再度与观众见面。观看《阮玲玉》复演的,不乏19年前的一批老观众。

     

        此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人艺近年来一直充实保留剧目库,一大批曾在舞台上创造过辉煌的剧目和经典舞台形象,经复排后再次亮相。这也是2014年北京人艺剧目安排的一大主线。

     

        《阮玲玉》编剧锦云表示,阮玲玉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其悲剧的一生曾被电影、电视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自己写这样一部舞台作品,并没有着眼于真人真事的舞台再现,而是着重于阮玲玉“浑圆有缺”的个性,将自己心中的艺人形象赋予到这一人物身上。有观众感慨,作品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言可畏”的批判,以及对阮玲玉式的无声反抗给予的同情和赞美,仍能引发人们对当下生活的审视和思考。

     

        本轮演出,为配合剧本风格,整个舞台大量运用蒙太奇手法。隔空对话、时空交替,将以时间为序的故事线索打乱,并进行了重新建构。全剧开场由倒叙的方式,引出虚构的叙述者,由旁观的视角引出故事发展。同时配合戏中戏的演出,偌大的舞台被设计为摄影棚的形式,不同的场景转换、时空变化均在这一摄影棚中完成。而空旷的舞台、真实的电影摄影机与舞台暗场时的光影,也打破了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使得阮玲玉的一生更具戏剧感。

     

    同一个徐帆别样的诠释

     

        锦云至今对19年前的一刻记忆犹新。《阮玲玉》首演的日子正是个大夏天,坐在台下的他紧张得直攥拳头,满手是汗。坐在一旁的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凑过身来压低声音对锦云说,“这么年轻的女演员,能把秋天的忧郁演在春天的笑靥上,你们捡到宝了!”一句话,让锦云悬着的心一下子释然了。

     

        据了解,早在1990年写作《阮玲玉》剧本之时,锦云就和自己的好友林兆华约定:“这戏非你导不可。”然而,谁演阮玲玉呢?

     

        一搁就是两年,直到锦云接替于是之出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时,一次摸底让他眼前一亮,这不就是“阿阮”吗?据说,当年刚刚从中戏毕业的徐帆在锦云和林兆华看来如天造地设的“阮玲玉”,就这样一拍即合而后又打磨了一年多后,《阮玲玉》剧组正式亮相。

     

        当年,徐帆的表演还曾得到表演大师于是之的肯定,称其演的阮玲玉让人相信。锦云则认为徐帆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又以‘漫不经心’出之”。

     

        从当年不为人所知的小姑娘,到如今名副其实的女大腕,在影视界获得累累硕果的徐帆反哺话剧之情十分浓厚。时隔19年,依旧是徐帆,对阮玲玉的诠释却是新的。

     

        徐帆曾表示,这次演出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从19年前认为自己是阮玲玉,到19年后变成为大家眼中的阮玲玉,徐帆认为,思路的转变,让人物更加有支撑感。

     

        “我们不会完全沉浸在情绪之中,而是要把这种对人物塑造的能力转化到人物身上。说出来的东西很快就消失了,传达出的东西才长远。”徐帆坦言,话剧舞台的最大魅力在于一个演员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态中可以反复感受同一个角色,并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不断地赋予台上的角色。

     

    铁打的编导流水的明星

     

        77岁的导演,75岁的编剧,19年后,已双双成为“爷爷级”的林兆华与锦云再次合作,让《阮玲玉》光彩无限。

     

        在中国艺术界,不少导演的名字前都曾被冠以“大导”二字,但在话剧界,“大导”则专指林兆华一人。时隔19年,《阮玲玉》此番的复排除了沿用之前的舞台调度及设计外,“大导”林兆华更提出了新的复排思路:表演上加强叙事感。“是你在演阮玲玉,不是你就是阮玲玉”,林兆华在排练场多次对主演徐帆强调。

     

        锦云在人艺的官称则是“刘大叔”,自从数年前离开院长位置后,许多演员还是因为与《阮玲玉》有缘,才头一次听到了“刘大叔”说课。《阮玲玉》是继《狗儿爷涅槃》后,锦云的又一部力作。同样是现实主义作品,《阮玲玉》饱蘸写意的笔墨,用诗化语言再现了阮玲玉短暂而美丽的一生。再加上时空转换、隔空对话等舞台蒙太奇的手法,让这部作品充满浪漫而凄婉的色彩。锦云当年曾说,我写阿阮,那是我心中的艺人。

     

        1994年版《阮玲玉》曾由徐帆、谭宗尧、杨立新、濮存昕、梁冠华、岳秀清、吴刚等人联袂出演。此次,依旧是典型的“众星捧月”结构,在“核心”徐帆的周围,新老面孔交相辉映,不输94版的阵容。

     

        作为戏中“元老”的濮存昕,则接任谭宗尧饰演大茶商唐文山一角。濮存昕当年饰演的穆天培,由塑造过《茶馆》里吴祥子等经典角色,并为多部译制片担任配音的演员孙星担任。94版中杨立新饰演的张四达,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苗驰接棒。

     

        “19年前我还是个8岁的孩子,帆儿姐就是阮玲玉,19年后,帆儿姐还是阮玲玉,而我成了马大哥。”剧中饰演马大哥的青年演员李珀打趣道。

     

        17场演出,始终一票难求。对此,北京人艺有关人士介绍,应广大观众要求,《阮玲玉》将在今年10月下旬再度上演,传奇名伶阮玲玉诗意而悲剧的一生,一年之内将首次在首都剧场两度呈现。(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