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2日 星期日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翘首3年终有斩获

    作者:杨舒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2日 04版)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杨舒)历经3年“守望”,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年终于摆脱连续空缺的遗憾。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等科学家完成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项目一举夺得年度大奖。

     

    大奖缘何连空3年

     

        自2009年《中国植物志》编研项目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来,3年过去,该奖始终无人问鼎。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相关细则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表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代表着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杰出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少而精的原则,以保证公平公正和权威性,奖项空缺在所难免。他同时也指出,好的基础研究成果需要长期积累,短时间内高水平成果恐难大量出现,这也成为一等奖频繁空缺的重要原因。

     

    铁基高温超导缘何折桂

     

        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长期以来,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长期“垄断”着超导研究界的认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向着寻找新一类高温超导体进发,成功确认了铁基高温超导体这一非常规超导体新类型。

     

        在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可见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此项目成果发表后,立即震动了国际学界,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美国物理学会“2008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及欧洲物理学会“2008年度最佳”。

     

        2013年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铁基超导研究领域被引用数排名前20的论文中,9篇来自中国,其中8篇来自该研究团队。

     

        本次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探索和研究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热潮,为促进凝聚态物理学科发展和超导应用的实现作出了先驱性和开创性的贡献,获得一等奖实至名归。

     

    基础研究前景值得期待

     

        纵观本次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除一等奖外,53项二等奖项目涵盖物理、化学、天文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近3年来,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数量每年都有很大增幅,2010年,自然科技奖的获奖项目有30项,2011年36项,2012年41项,而本年度达到了54项。今年,为了进一步鼓励自然科学类的基础性研究,自然科学奖在三大项目奖中所占比例从10%提升至15%。

     

        “基础研究领域出现的诸多突出成果,离不开国家近年来对于基础研究的大力支持和投入。”陈志敏感慨。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科学整体水平仍有较明显的差距,但陈志敏认为,“科学突破需要积累。现在时间还没到,在未来,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值得期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