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京城图记

    北京明城墙遗址记存

    作者:董化斌画 郑晓英记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8日 12版)

        北京的明城墙遗址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在西便门,遗存城墙比较短,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在东便门,遗存城墙比较长。这段城墙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一段明城墙,包括老北京城内城的东南角楼,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强保护明城墙遗迹,这里建设成了“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2002年向市民开放。公园位于 现在北京的市中心地区,距离繁华的前门大街仅有三千多米,西起崇文门,东至城东南角楼,北枕北京火车站,向南俯视二环路。一线排开,老北京城内城——明城墙城垣遗存1.5公里,园区面积达15.5公顷。建成即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是北京四大城墙遗址公园之一,其规模仅次于“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过去,城墙是城市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明朝历史上大规模修建城墙,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南京现存的古城墙和西安现存的古城墙都是明代修建的。南京古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历时21年时间才建成的。西安的古城墙,是明朝初年,按照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加固、增扩、改建成的。北京历史上的明城墙,比南京明城墙和西安明城墙建筑的时间要晚。它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成祖朱棣(公元1403—1425年在位),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从南京迁都北京之前两年——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建筑的。距今也有594年的历史了。

        与建筑明城墙相关联,“北京”这一城市名称,即始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关于北京的城市名称,《燕都丛考——沿革章》上说:“明洪武元年改为北平府”,“永乐元年升为北京”。清《光绪顺天府志——明故城考》记载:“永乐元年正月……其以北平为北京,府为顺天府。四年(公元1406年)闰七月,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七年(公元1419年)十一月,拓北京南城,计两千七百余丈”。这是“北京”城市名称由来的 记载。屈指算来,“北京”这个城市名称,已经640年了。

        其实,北京明城墙真正形成后人所看到的样子,还是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修建、确定的格局。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正统元年十月“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四年(公元1439年)四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城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城、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月楼一;各门外立碑楼,城四隅立角楼。”老北京城“内城九门”的格局后来一直沿袭下来。现在,车流不息、两侧高楼林立、繁华热闹的北京二环路,就是顺延明内城墙墙址修建的;二环路地下,则是人潮如流、繁忙涌动的地铁环线。在世界上,拆除老城墙,建设环城交通的不仅仅是北京一座城市。历史名城巴黎,曾经建有两道城墙。拿破仑三世,在1859年开始进行巴黎大规模城市改造时,便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如今,北京明城墙上的九座城门,除仅存前门的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和德胜门的箭楼,其余已经无存。只留下了地名,还在沿用。人们经常从那里路过,可是,看不到原来城门的雄姿伟貌了。

        在元代,老北京的城墙主要是土筑的。直到明朝修建九门城楼时,才开始全面对墙体包砌砖石,使城墙更加坚 固。修建后的城墙,城基宽18米,顶宽15米,蔚为宏伟壮观。《流失的风景——北京的城门与城墙》,这本图册里,收录了一幅“明清北京城略图”。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到,城墙的墙面不是一抹平面,而是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墩台。墩台也称作“马面”,是为了增强城市防御能力,消灭进入城墙死角的敌人,而设置的重要军事设施;同时也对城墙墙体,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仅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的城墙上,就有墩台12座。城墙外面,每隔80米左右就有一座。较大的墩台长度可达30多米。《老北京西洋铜版画典藏》里,也收录了一幅17世纪荷兰画师画的“明末北京城”铜版画。这幅画,活灵活现、生动详实地描绘了明末北京城墙墩台的形状、样式。现存明城墙遗址公园里的第九座墩台,长度达39米。据说是老北京城墙最大的城墙墩台,可称为“京城之最”。

        在遗址公园里还留有京奉铁路信号所的遗址。京奉铁路是清末修建的一条铁路,起点就是现在位于前门的、已经辟为博物馆的“正阳门东车站”。京奉铁路信号所是1901年与前门火车站同时建造的,它是京奉铁路北京至辽宁的第一座信号所,至今已有112年。如今的“京哈铁路线”就是在这条铁路基础上扩建的。

        值得重笔一书的,是《北京城东南角楼》。遗址公园里专门建有说明,并立有碑记。说明上说:“东南角楼是明、清时,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是目前全国唯一尚存的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四年后竣工,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角楼通高近30米,设144个箭窗,是古代军事防御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角楼曾被攻陷,这里记录着中国人民百年来抗击外侵及饱受屈辱的历史。1982年,国务院将角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形容东南角楼“高大巍峨、深沉凝重,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征”。

        现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里存有200多株古树名木,又种植了大量的“北京市市树”国槐及银杏、油松、山桃、山杏、紫薇、栾树、玉兰。依城墙一线,随形就地铺种了10多公顷草地。园内建有“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等景区,尽显古朴沧桑的古都城墙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

        游览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东城段明城墙遗址”,不可不看。东城段明城墙在东南角楼的东面。刊有石刻说明,现照录如下,以飨读者:“北京城是明清两朝和民国初期的都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是中国古代三大都城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城墙,今仅存北京站东街路口至崇文门一段。如今,明城墙在经历过近600年的沧桑洗礼之后,兴衰演变皆归于和谐。东城段明城墙遗址公园长约200米,以保护城墙为设计出发点,再现“东郊时雨”古都景象。城墙与绿荫彼此熔铸,掩映在起伏绿地后的城墙含蓄、隽永,唤醒人们对渐渐湮没的城墙的记忆。公园的建成为保护旧城墙遗址、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