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抓住关键 促进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葛延风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6日   07 版)
    葛延风

        高等教育在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转变后,我们的培养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调整。比如,实行大众教育了,但大学教育仍过度地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忽视应用技能教育。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流动人口子女高中阶段和高考问题,还没有真正破题。如何更好地规范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国外有很多的社会力量办学,而且是以非营利为主。学校一方面有很强的支持手段,包括在税收、土地等方面有很强的支持手段,同时在资产处置和剩余分配方面也有很强的约束政策。相比之下,我们这两个方面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

        这些年,教育领域出现全过程的恶性竞争。为什么大家都想上好学校?因为,只有上好学校才能找到好的职业,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同时,相反的,很多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名校毕业生和普通大学毕业生没有太大差别,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发展。

        在教育领域,利益的影响也很突出。未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方向是清楚的,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思路和改革意见。从目标上,一是促进平等,尤其是教育权的平等;二是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就是启迪心智、完善人格与培育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育领域推进改革,一定要区分不同层面。教育体制其实是涉及两个层面的政策体系:一是作为社会政策的制度安排。它的核心是教育领域不同类型教育的属性确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这里面政府承担什么责任,公民有什么权利?政府和家庭、社会之间责任的关系应该怎么划分,这是社会政策的制度体系。二是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选择,涉及教学内容、培养方式、考试评价制度等。我们不要把这两个混在一起,应该分开考虑。从现实情况来看,其实都要推进改革,但是我们要分清具体问题。在社会政策层面,核心是要进一步明确不同教育的属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