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湖南株洲是江南工业重镇,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一极。近年来,株洲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被人社部授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试点城市。
问:高技能人才短缺一直是各地转型发展的现实难题。破解这一难题,需从何处入手?
答:观念先行方能促使认识到位。工业是株洲发展的基础,全市拥有规模企业1100多家,产业工人40多万人,国内尖端技术工人近4万人。为从根本上转变以往“重仕轻工”的人才观念和技能人才工作“叫好,不叫座”的窘境,株洲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整体规划,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坚持召开高规格的全市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推动落实。
在政策保障上,株洲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株洲市技能大师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的指导意见》和《株洲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营造了一个使技能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贡献有奖励的制度环境。
在经费保障上,株洲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年均递增10%的标准逐年增加,并明确高技能工作经费优先保障、优先增长、优先拨付。其中,每年仅用于开展“技能月”活动的专项经费就达到80万元。
问:如何有效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升”?
答:企业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最重要的资源,推动这两种力量同频共振、合作共赢,是确保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首先要全方位构建技能培训体系。株洲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整合一切有利因素和资源,初步构建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由技师学院、高级技校、中级技校、社会力量办学、企业职工培训、校企联合等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职业院校14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81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1家,人才小高地3个。2009年还确定了19家再就业培训定点单位、71家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
此外,株洲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突破口,通过采取基地培养、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搭建起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快车道”,有效地保障了校企合作健康发展。株洲市工贸技师学校、商贸技术学院、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等各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地与当地株洲汽齿、华联瓷业等各大中型企业“结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培训后上岗就业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调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动性,由企业选送优秀技能人才到职业技工院校深造,由学校利用优势教学资源实施“订单培训”,政府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工学校予以一次性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以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50%、170%与200%,按人头支付,从而实现优势专业与优势产业、特色专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利共赢,为提振株洲经济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打响了“株洲技工”品牌。
问:如何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之路越走越宽?
答:株洲市自2009年起连续五年开展“技能月”活动,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评选技术能手、评选技能大师、组织技能知识讲座等方式,既有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又进一步放大了技能人才工作的社会效应。
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株洲市万名蓝领精英人才培训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在全市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1万名,使201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5万人左右。
株洲市还率先在全国地级城市开展技能大师评选,评选每三年一次,每人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2008年和2011年,通过基层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组织考察和社会公示,已评选出20位市级技能大师。这20名大师在各自工作岗位,刻苦钻研技术,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发扬团队精神,传绝技、带高徒,有3名已成长为湖南省技能大师。
2010年起,株洲开始支持技能大师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我市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立足企业进行技术攻关,积极探索,为企业攻难关、解难题。同时,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传绝技、带高徒,让更多员工成长为企业技能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