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集聚高端要素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动力源。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总部在市中心的高校,积极整合城市资源,构建了“学园城一体化”特色发展模式。
三大园区夯实服务创新驱动平台
为了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智力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转型效应,2009年以来,学院先后建成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三大园区”,并坚持三大园区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区域产业平台。
与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建浙江创意园,入驻企业30余家,2012年园区总产值9000万元,并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8月,全市唯一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在创意园落成。通过建立市首家3D打印服务中心,结合学院材料工程系院士工作站平台,致力于构建区域3D打印产业链。
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是全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重点项目,15家企业入驻,汇集版权、专利、商标“一站式”服务。2012年,专利转让许可500多项,交易金额达2亿多元;商标转让许可1200多项,金额7000多万元。今年9月,在服务园的基础上,与上海大学合作建立温州知识产权学院,是全国第一个高职院校层面的知识产权学院,为温州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型人才。
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主要涉及软件外包服务和网络建设等业务领域,也是全市汽摩配出口、鞋类出口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同年被省商务厅授予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经国家商务部核定2012年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以该园区为平台,通过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室模式推进教育实体化。如,以致远工作室为基础成立师生创业公司,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优势,为电信、移动公司等客户开发手机软件,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和软件设计与运营等服务,营业额增速达到80%。
三项举措助推温州网络经济发展
秉持社会服务理念和助推城市创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学院不仅为温州传统产业升级,尤其是生产型服务提供支撑,积极参与培育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经济,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⒈完善人才培养专业链。学院不仅设有电子商务专业(已培养专业学生1080人),在温州率先开设物流专业,培养专门物流人才为电子商务保驾护航;而且结合网络经济开辟线上拓展市场新途径、开发移动产品服务新项目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改造提升原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等)。
⒉完善专业创业新模式。大力支持师生把握机遇投身创业,设立创业学院、专门工作室、开放式创新应用实验室等机构,为师生创业提供资源、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温州名购网总部位于浙江创意园内,既是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室也是师生创业的“真战场”,利用网络技术推广温州名特优产品,并且可以网上定制瓯绣瓯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礼品。经省委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亲自指导批准,学院瓯塑瓯绣研究所师生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创作《雁荡山孤掌峰》大型瓯塑作品,近期将启运北京安装。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创意与创业有机结合。
⒊培育电商发展大环境。2010年学院与市工商局联合建立网络经济促进会,连年举办电子商务论坛。2013年3月,学院与鹿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共建省级大学生科技园、共同开展对台合作交流等内容,电子商务是重要项目之一。8月以来,学院受鹿城区相关部门委托,通过对283家企业调研,主持完成了鹿城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与发展课题研究;承接电子商务人才社会培训,培养对象覆盖鹿城区7个街道的企业员工,计划培训20000人,已培训8000人,为温州电商提供人才支撑。此外,受市政府委托起草《2014-2016温州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并为温州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起草方案。
三维架构搭建“学园城一体化”模式
学院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创业型高校。通过多年实践,按“三维”架构搭建“学园城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式。
立足于育人维度,通过全日制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超万人)和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年培训1-2万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温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着眼于服务维度,发挥高校主体优势,以学院投资或控股的院办产业和24个科研机构(其中10个市级及以上)作为创新主力,形成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投资建设三大服务园区。如,成立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温商、永嘉耕读、刘基、台湾等特色区域文化,尤其是从文化底蕴传承与弘扬角度开展温商现象及温商发展方向研究,以及就增强温商竞争力、吸引温商回归进行应用性对策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于机制维度,“产权+市场契约”是工贸保障机制的关键,其内在要素是利益共赢机制。开辟了“创业教育+资本资产经营+自主办学”的中国特色创业型高校发展模式,形成了政产学研市一体化的自我持续发展机制。
学院“三大园区”是教育创新实践有效载体,目前已经发挥园区化人才培养、园区化创业平台、园区化创新驱动社会服务等核心功能。学院园区化特色发展案例被收入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编的中国高教改革发展丛书典型经验系列。学院53年变革发展,也是国有企业改制解困由原来“传统制造业+出租”转型升级为“高教+科技+创意”现代服务业形态的现实探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何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