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桂林文化软实力。
■桂林市市长黄俊华:围绕“文化立市”战略,把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作为桂林的基础工程。
主持人语
桂林,山水中觅寻文化
漓江,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岁月更迭,她依然飘逸地穿过桂林城,沿岸峰峦叠翠、鸥鹭嬉戏,江面清澈如玉、舟楫往来,犹如一幅中国山水写意水墨长卷。可以说,漓江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早已超越了一条河流本身。正因如此,如何破解科学保护漓江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成为桂林市长期以来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将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发展动力,桂林不断谋求自身之变,倾力打造魅力山水文化城。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生态文明 桂林的文化基因
前不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出15条最值得一去的全球最美河流,漓江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河流。和她一同获此殊荣的还有亚马孙河、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
这条最美河流,也曾遭到无法承受的伤痛。1973年10月16日,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游览漓江时,看到江水被煤灰和造纸废水严重污染,痛心地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文化名城,如果不把环境保护好,不把漓江治理好,即使工农业生产发展得再快,市政建设搞得再好,那也是功不抵过啊!”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为桂林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当地的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绿色政绩观”却从未改变,保护漓江的“接力棒”也一站站往下传。
40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以治理沿江工业、生活、旅游污染源为重点,关停并转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70余家,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今天的桂林,森林覆盖率超过70%,城区环境空气和环境噪音控制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率居全国前列。环境改造、生态修复工程“两江四湖”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当全国许多城市正为雾霾“缠身”头疼不已时,桂林人却每天24小时享受着新鲜空气。
精心点画色益妍。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将桂林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到“桂林甲天下”,她正以独特路径塑造着一个美丽幸福、和谐文明的魅力山水文化城。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一边要保护世界的漓江,一边又面临单纯的“旅游经济”独撑大局的考验,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有名气没财气的困局?经过多届决策者的不断探索,一个战略方针开始渐渐明晰:“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其中,文化立市被放在了首位。
“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开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印象·刘三姐》,令中外观众深深陶醉。这一被誉为“中国旅游与文化、自然与人文充分融合的范本”的演出,最独特之处莫过于它的创新与创意。创新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桂林在文化建设中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聚合创意要素,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传播创意文化”为宗旨的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自2009年12月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现已是广西重点扶持和培育的节庆活动,被人民网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发展潜力节庆”。
一个8万平方米的产业园,不见机器轰鸣,不见烟囱林立,不见人头攒动,却能产出1.7亿元的年产值和2500万元的净利润,出口创汇70万美元——这是自2010年投入使用的桂林国家高新区创意产业园创造的骄人业绩。截至今年6月8日,创意产业园入驻在孵文化创意类企业77家,高校9所,储备动漫人才1300多人,释放出巨大的文化内核力。
目前,桂林已形成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对外文化交流等8大类文化产业,拥有《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五通农民画3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桂林荣获“最中国文化名城”荣誉称号。
为群众提供广阔公共文化平台
11月14日上午,荔浦县修仁镇拓村的村民们听说“桂林百姓大舞台”要进村演出,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早早就聚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等候。唢呐独奏《山村来了售货员》,快板《清洁城乡靠大家》,通俗易懂的节目让村民们笑弯了腰。
“桂林百姓大舞台来到荔浦,让大家感受到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新的成果,真是太好啦!”荔浦县居民陆大荣高兴地说。
近年来,桂林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政府倡导、社会支持、百姓参与、媒体互动”的新机制,引导各方力量支持,共铸“桂林百姓大舞台”文化品牌,让群众文化从“广场”走进“剧场”,让群众雅起来,让群众乐起来,成功实现了文化惠民活动由政府“一头热”向政府、百姓“两头乐”的转变。
“桂林百姓大舞台”自2009年4月29日首场演出以来,已成功举办120多场,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4万多人次,现场及电视、网络视频等观众2000多万人次,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桂林老百姓的‘星光大道’”。
“百姓文化大讲坛”荟萃了本地和外地名家名嘴,“漓江之声”歌咏比赛挖掘民间优秀节目,“周末大家乐”丰富广场文化形式,“读书月”让全城满书香……一系列群众文化的“百姓品牌”正在桂林如火如荼地打响。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桂林市还组织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桂林新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何香凝》《凉水井》《一品油茶七品官》等精品剧目脱颖而出。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载体,桂林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一院两馆”(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项目今年也将完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它将为百姓提供更为广阔的公共文化平台。(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
专家点评
桂林不乏文化资源,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应有尽有;桂林不乏文化历史,史前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明清文化,一应俱全;桂林不乏文化名人,石涛、马君武、李宗仁、白崇禧、梁漱溟、白先勇,众星璀璨;桂林甚至不乏文化品牌,抗战文化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桂林百姓大舞台……然而,桂林仍然给许多人只见山水,不见文化的感觉。李金早通过打造“两江四湖”解决这个问题,梅帅元通过创造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临桂新区试图通过建造?“一院两馆”解决这个问题……值得肯定的是,桂林人所有的努力都在指向一个目标: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城。桂林曾经有过一个沉郁顿挫、壮怀激烈的文化城历史,桂林终将有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城未来。(广西师大文学院教授 黄伟林)
文化名片
■桂林文化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桂林历史文化名城之七大主要特色文化: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城市名片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
■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际旅游胜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国际旅游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
■获得“中华环境奖”;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文化产业亮点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桂林独秀动漫游戏产业园
■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
■桂林希宇文化创意产业园
■桂林国际足球-旅游文化产业园
■《夜王城》
(专栏编辑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