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对一个有机体来说,意味着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了活力,有机体就会枯萎凋零。同样,社会也可以看作一个有机体,没有了活力,这个社会就会衰败;有了活力,社会不仅可以正常运转,还拥有克服困难、昂扬向前的斗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春雷说。一年来,文化领域改革举措频出,体制机制的创新极大地激发了文化创造的活力。
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一台音乐剧,融合了歌剧、舞蹈、武术等元素,不仅能让观众欣赏到中韩合作创作的优美歌曲、炫目舞美,还能闻到美食的香味、吃到可口的菜肴——12月2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北京演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首部5D音乐舞台剧《公主的盛宴》将于年底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40场。
“我们之间可不是‘拉郎配’,没有市场的导向、机制的创新,很难促成这桩‘姻缘’。”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伟表示,两家名列中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联手,实现了“央地合作”和跨地区、跨领域、跨国界的“三跨合作”。
“此次合作致力于打造既有较高艺术水准、具有丰富中国文化内涵,又经得起市场检验、贯彻群众路线的文化产品,在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的同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如是评价。
过去一年中,在“市场之手”的作用下,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异常活跃,华策并购克顿传媒,华谊收购银汉科技和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公司……新元文智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德良认为,并购是用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优势组合,可以实现企业战略意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文化企业多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情况,10月16日,北京市发布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16条意见,从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着力打破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玻璃门”“弹簧门”,推进民营资本与文创产业的金融对接。
“民生银行是全国第一个专门成立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的银行,我们要深入研究影视、演出、新媒体等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规律,让创意实现价值。”中国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总裁万晓芳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民生银行已为文化产业提供授信150亿元,参与了30多部影视剧的融资。
广阔市场源于广阔生活
拥有超过200万名作家,创作了逾600万部作品,盛大文学的产业平台,让作家们找到了新的创作生活模式。过去一年中,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的版税收入高达2650万元。
疯果网是国内最大的设计师创业服务平台,其CEO王三石还经营了一家名为“疯果盒子”的商铺,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卖出一个设计产品的收益,20%属于疯果,80%属于设计师。王三石说,这种模式激发了人们的创意热情,现在注册设计师已有70万人。
在传统领域,最有市场的文化产品,往往是那些关注普通百姓、深层探求人的精神世界、客观记录社会变迁的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所所长李树峰介绍,他们曾以“百姓百年”为主题,策划编辑了首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百姓日常生活的角度,用500余幅影像对186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进行视觉回顾。“文艺工作者要跳出个人的小圈子,到社会生活的深处去,到人们心灵的深处去。”他说。
从传统领域到新兴业态,从线上到线下,共识已经达成——“叫好”和“叫座”并不矛盾,市场代表着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投票”选择,话语权和主导权取决于市场份额的大小。广阔的市场来源于广阔的生活,只有经过市场和群众检验的文化产品,才会成为精品。
政策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45天,累计消费人次2654.3万,成交额52.3亿元——前不久落幕的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撬动了首都文化消费的大市场。消费季期间创新推出的文惠卡,实现了文化产品与文化需求的无缝对接,使文化消费从临时、短期的支出变成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
24个小时、350亿元、购物零障碍——2013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又一次创下购物奇迹;10分钟、数次点击、2000多元支出——北京女孩小菲在当天创下了“个人最快购物纪录”。信息消费,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
今年8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不仅使生活便捷、效率提高、内需扩大,而且带动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促进了传统行业的改进和转型。”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
“事实证明,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不仅包括各类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消费者,还包括促使它们走向成熟的各种体制机制创新和行之有效的文化政策。政府、政策搭好台,老百姓才能更多地享受到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国家大剧院总经理陈平指出。(本报记者 张玉玲 温 源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