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7日 星期六

    纵深报道

    德国继续教育的3驾马车

    李 珅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7日   05 版)
    图为德国继续教育的课堂情景 资料图片
    图为德国大学的校园风光 资料图片
    图为德国的技术工人 资料图片

        今年上半年,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公布了2012年《德国继续教育行为》调查结果。数据显示,过去一年49%的德国成人接受过至少一次继续教育,参与度达到了本国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可喜的结果要归功于德国继续教育3驾马车的共同努力,它们是政府、企业与个人。2007年发表的《德国继续教育支出》显示,政府、企业与个人各承担了继续教育总费用的约三分之一。

     

    政府:你受教育我赞助

     

        从国家宏观层面看,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从没这么突出过。近十年来,德国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情况严峻,高端人才匮乏,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几乎扼住了德国发展的喉咙。与此同时,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上学时学的技术和知识很快就过时了,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因此德国政府十分重视成人的继续教育,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本国生产力的质量和效率,为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政府促进继续教育的多种措施中,最深入人心的是直接资助措施。比如从2008年起,联邦教育研究部采取了一项十分亲民的举动,即广发教育代金券,直接补贴那些想参加继续教育而没有足够财力的人。代金券的面值随课程费用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课程费的一半,最高不超过500欧元。想申请代金券的人可以去联邦教育研究部设立的继续教育咨询处,570个免费咨询处遍布整个德国,除了向人们介绍继续教育的政策与推荐课程之外,还能根据咨询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发放教育代金券。

     

        这一政策受到了民众的欢迎,许多人积极申请教育代金券。从2008年12月到今年10月初,全国已经发放了约23万张教育代金券。联邦教育研究部部长万卡在教育部的官方网站上说,她很高兴看到大家对教育代金券有这么高的需求,因为这说明了德国人对终身学习的重视。

     

    企业:职工与企业双赢

     

        除了申请政府补贴,想接受继续教育的在职员工还可以寻求企业的支持。企业的支持分为四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教育费用;在员工离岗受教育期间照发工资;允许职工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以及添购继续教育所需的书籍或电脑等学习工具。四种方式还可以组合使用。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机构2009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1%的企业倾向于全额或者部分补贴课程费用,86%的企业在员工离岗参加继续教育期间照发工资。就职于德国某汽车公司的舒茨告诉笔者,拥有博士学历并位居管理层的他曾经申请到了长达5年的带薪假期,用于在香港游学并参与学术研究项目。

     

        企业对继续教育大力支持,主要是因为企业充分重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接受了继续教育的员工能更高效、更出色地工作,使企业受益。联邦教育研究部称,传统上主要是员工主动提出继续教育的需求,向企业申请支持,但2012年员工与企业角色互换,由企业主动倡议、组织的培训项目数量首次超过了员工的申请。

     

        企业的自觉很关键,法律保障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法律规定,德国在职人员每年有5天的法定教育假期(萨尔州的规定是6天),也可以将两年假期合并为10天,用于时间较长的继续教育。教育假期期间,工资照发。与一般带薪休假不同的是,教育假期只能用于接受再教育。当员工提出休教育假时,企业不能无故拒绝,即使拒绝,也要给出书面解释。而企业也无需担心职工滥用教育假,以教育的名义去游山玩水,因为法律规定员工要交课时证明,而且教育假期间的培训不能少于每天6个课时。造假欺骗的员工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企业肯为员工的继续教育投资,对学习成果也勤加检验。笔者在德国一家出版社集团实习期间,同一个办公室的两个同事先后休假参加继续教育,分别学习了时间管理和新媒体应用,课程结束后都向部门领导提交了学习总结,并在部门例会上与大家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认真地提议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部门工作中。

     

    个人:给自己上份“保险”

     

        虽然有政府的资助,企业的支持,但是否接受继续教育,关键还要看个人。由于让人高枕无忧的铁饭碗几乎绝迹,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希望利用继续教育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上一份“保险”。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49%的继续教育参与率,可谓创历史新高。根据报告,其中81%的学员是出于职业考虑而再次走进课堂的。

     

        重回“学习时代”的学员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果颇为满意。原因之一是学习成果受到了外部认可。据《德国继续教育行为》介绍,继续教育的课程结束后,58%的学员能拿到公认的学历、证书或者培训证明,这是学员获得更高职位或者更佳工作的“硬通货”。笔者在一次采访时了解到,在德国某工厂工作的卡梅原本是组装车间的工人,哺乳期之后由于原部门满员,她被调到工厂食堂打杂。她感觉自己大材小用,为了再次回到生产线上工作,她报名参加了公司的焊工培训,最终凭结业证明调到了焊接车间,如愿以偿继续在“前线”工作。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重拾纸笔之后学员的自我感觉也普遍良好,87%的学员称自己“收获很多”或者“收获比较多”。

     

        尽管如此,也有人主动放弃继续教育的机会。据《明镜》在线报道,德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员工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因为受教育期间他们的工作没人代理,不仅会让自己的老板恼火,自己的同事也会抱怨连连,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丢掉饭碗。对此,德国成人教育机构的专家冯·莱恩教授建议,如果打算参加继续教育,要提前一段时间和老板、同事打招呼,同他们协商受教育时间,并且尽量避开其他同事休年假的时段。莱恩教授认为,即使存在各种不便,员工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虽然德国继续教育的3驾马车并驾齐驱,有领跑终身教育马拉松的雄心壮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德国社会依然不满足。今年10月初,经合组织公布了其历时5年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方案》(PIAAC)的结果。在第一批24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德国成人的阅读、计算、电脑使用能力仅居中流。这个结果在德国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本国的继续教育,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实现继续教育的百分之百参与率,国家和企业承担所有的继续教育费用,提高继续教育课程的专业化程度等。(本报通讯员 李 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